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省西北部大多屬低洼鹽堿地,水質由于受土壤成分的影響,pH值高、鹽堿度大,一般不適宜于農作物的生長,甚至是不毛之地。近些年,我省通過挖塘改堿,不僅到了排澇降堿的作用,而且還能養魚、蓄水。把低洼鹽堿地變廢為寶,擴大水產養殖面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是,由于我省某些低洼鹽堿地區池塘養魚技術不合理,這些年來養殖產量一直比較低。但通過合理運用技術,科學養殖,是可以達到高產高效的。
1養殖品種的選擇
淡水魚類生活在含適量鹽份的水體中,不同的魚類或同一種魚類的不同生長期所能適應的最高含鹽量是不同的。常見養殖魚類的耐鹽能力依次為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鰱魚>鳙魚,應選擇適應性強的魚類進行養殖。
2養殖方式的選擇
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選擇以食飼料魚為主,搭養鰱鳙魚的放養模式,馴化投喂顆粒飼料。由于顆粒飼料營養全面,可滿足魚類生長的營養需要,增強體質,降低鹽堿度的影響。鹽堿地區水質最主要特點是浮游動物量大于浮游植物量,由于浮游動物攝食浮游植物,破壞了水體生態平衡,即使大量施肥也不易肥水,所以在生產上應加大鳙魚的放養比例,使鰱鳙比例達到1∶1或2∶1,可有效控制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加快鳙魚生長速度。
苗種的選擇上應注意先測定一下兩地水質的pH值,最好選擇pH值相近水體的苗種,防止pH值急劇變化,苗種的滲透壓失去平衡而引發疾病或死亡。
3浸塘、洗塘與清塘
在春季苗種放養前30d左右,放水20cm浸泡池塘,然后將水排掉,在有條件或初次使用的新塘應反復浸泡幾次,使土壤中的鹽堿成分溶解于水中而排掉。清塘時應注意不要采用生石灰,因為鹽堿地區的水質屬于高堿度、高硬度,水體中不缺鈣離子,土壤也不呈酸性,不吸附鈣離子。清塘藥物最好用漂白粉,水深5~10cm,每畝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0~15kg,殺滅病害。
4注水和施肥
水源最好選用鹽堿成份含量較低的江河水、水庫水等并進行除害,如水源的鹽堿度高,不適于養殖,可打井抽取深層地下水,與水源混合,調節pH值,一般井水占到1/3~2/3,單一采用井水應充分曝氣、升溫,注水應由淺至深,春季放魚時0.8~1.2m,以后加至2.5~3.0m。
注水后施放有機肥500~700kg,如水瘦可施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無機肥,方法為每畝3~4kg,每隔3~5d一次。施肥時應注意,不能施用堿性肥料,防止pH值過高,同時應少施或不施無機氮肥,防止水源中總氮含量過高而危害魚類及其餌料生物。
5日常管理
要注意及時調控水質,主要目的是控制和降低鹽堿等對魚類有重要作用的水體指標。
5.1注入淡水
如水體中鹽堿度高不易下降,可排出池水1/3加注井水,若仍較高,隔3d后再注一次,使較高的鹽度、堿度、pH值等降低。7~8月份隔3~5d注一次新水。
5.2藥物調節
養殖期間每隔半個月潑灑一次漂白粉,既可防病消毒,又可以降低pH值,用量為1mg/kg。
5.3改善水質
注入無毒生活污水,可有效改善水體的理化指標。
5.4配備增氧機
每公頃4.5千瓦。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水體高鹽堿度對魚類的影響,大幅度提高產量,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6魚病防治
除了淡水養魚常見魚病防治之外,在鹽堿地新挖魚塘養魚出現的特殊情況的魚病主要是與高鹽堿度有關的魚病,如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病,鯉巨角鳋病和急性氨中毒癥等。
6.1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癥
6.1.1癥狀中毒初期,病魚游向魚池四角,開始時對外界刺激還有反應,以后逐漸反應遲鈍,隨著中毒時間的延長,魚體自胸鰭以后出現麻痹,尾鰭、背鰭、腹鰭均不能擺,胸鰭雖還能劃動,但不能前進。觸摸無反應。鰓蓋、眼眶周圍下頜、體表充血、紅斑大小不一、呼吸極為困難,出現間隙性的掙扎呼吸,不久即失去平衡而導致死亡。在整個中毒過程中,魚不浮頭,不到水面上吸氣,與單純缺氧不同,是在麻痹狀態下出現呼吸困難而致死亡的。有的魚除鰭充血外,體表一般不充血;有的魚死后鰓蓋張開。如不及時搶救,會引起全池魚的死亡。
6.1.2病原三毛金藻。因為三毛金藻屬于廣鹽性的藻類,適宜于在鹽堿水體中生長繁殖,在含鹽量2‰~3‰的水體中生長良好,其所分泌的三毛金藻毒素,可使魚中毒死亡,特別是在含鹽量為2‰~5‰的水體中,分泌毒素最強烈。
6.1.3防治方法向池塘中施放大量的速效有機肥,如雞糞、人糞尿等,每畝每次施放500~800kg,同時配合投施無機肥料,每畝每次施尿素5~8kg,或施復合肥4~5kg,磷酸二氫鉀5~7kg,以提高池塘肥力,促進其他藻類和浮游動物生長,以抑制、殺滅三毛金藻。
直接從較肥的池塘中抽取表層20~30cm處的池水灌入發病魚池,每天1次,連續3d。
如有淡水補充地區,可將發病魚池的池水抽出一半以上,及時注入新的淡水,并超過原水位線的10cm左右,以保持地下水滲透的平衡,稀釋病魚池中鹽堿的含量,破壞三毛金藻適宜的含鹽度,從而可抑制和殺死三毛金藻,達到治療的目的。
6.2鯉巨角鳋病
6.2.1癥狀病魚因鰓組織產生大量的巨角鳋,受蟲體刺激,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鰓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引起變形、壞死,喪失呼吸機能,水中的溶解氧不能通過鰓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而導致缺氧,嚴重浮頭,以至大量窒息死亡。如寄生蟲數量較少,病情較輕,一般不會出現急性死亡,但體色發黑,魚體清瘦,發生輕微浮頭或不浮頭。此時,如能及時治療,效果較好;如患有嚴重巨角鳋病的鯉魚,首先出現的癥狀是在高溫季節發生大批集群和浮頭現象,類似缺氧狀態,尤其在無風天氣,浮頭情況更為嚴重,時間持續一周,開始大批死亡。6~8月,當水溫為25~26℃時,是鯉魚發病的季節。發病時,水中含鹽度為2.0‰~2.8‰,pH值為8~9,水的硬度和硫酸根的含量均較高。在天津地區半咸水水體中,該蟲是鯉魚的主要寄生蟲病,感染率、感染強度極大,所造成的損失也極大。
6.2.2病原巨角鳋。巨角鳋是半咸水魚池中寄生鯉、鯽魚鰓上的一種特有的寄生甲殼動物。
6.2.3治療方法發病季節,可采用敵百蟲遍灑池塘,使用濃度為0.25~0.27mg/kg。
6.3急性氨中毒癥
6.3.1病因銨-氮超過了標準的要求,則會發生急性氨中毒癥。氨的安全濃度:鰱魚苗為0.05毫克當量/L,鳙魚苗為0.09毫克當量/L,草魚種為0.054~0.099毫克當量/L。
6.3.2病癥病魚游泳緩慢,或停游。反應遲鈍,不怕人。鰱魚尾部顫抖,體表有明顯充血現象。氨直接引起鰓上皮細胞和血球溶解現象,降低血液載氧能力,使呼吸機能下降。
6.3.3防治方法
要嚴密監測水質,要從鹽度、堿度、pH值以及浮游生物組成等諸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如發現有征兆,要酌情減少施追肥,更換池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