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美洲鰣魚(Alosasapidissima)是我國近年引進的水產品種,其生活習性、肉質等與長江鰣魚相近。我所于2005年7月引進500尾美洲鰣魚烏仔,經過4個月培育,全長平均15厘米,成活率76.3%。現介紹美洲鰣魚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
1.苗種培育設施及水質調控
前中期苗種培育在長方形PVC池中進行,共4口,規格為3米×2米×0.7米,水深0.5米,每池配散氣石3個;后期苗種培育在圓形水泥池中進行,共2口,直徑為6米,高1.5米,水深1.2米,每池配散氣石10個。
培育池進水管為帶有閥門的PVC管,可調注水量;排水采用人工虹吸法,培育池用水為曝氣48小時的自來水,苗種培育期間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水溫為19~29℃,晝夜溫差為1~2℃,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為保證水質清新,在烏仔至夏花階段每3~4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30%~40%,每2天吸污一次,隨著苗種個體增大,換水頻率適量增加,換水量也相應增加。
2.分級培育及投喂
第一階段從烏仔至夏花(全長3.0厘米)階段,放養密度為100尾/立方米,此時魚體透明,鱗片沒有發育完整,僅尾柄及下腹部有少量鱗片,魚苗嬌嫩,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在吸污、換水等操作時,動作一定要輕、慢,避免人為因素造成魚體傷亡。美洲鰣魚為濾食性魚類,烏仔放養一周內,以投喂經40目篩網過濾的小型枝角類、橈足類幼體和輪蟲為主,每日上、下午各一次。一周后開始馴食,投喂經人工粉碎的蛋白質含量為42%的膨化飼料,投喂時應關閉充氣泵,然后將粉末狀飼料均勻地撒在水面上,每日投喂量為每千尾魚苗1克,日投喂5次,為6∶00~6∶30、8∶00~8∶30、10∶30~11∶00、15∶00~15∶30、17∶30~18∶00,每天下午最后一次投喂時加入一定量的浮游生物,投喂時采用"慢、快、慢"的方式和"少、多、少"的原則,以30分鐘吃完為準。經過5~6天的馴食,魚苗已習慣上浮攝食粉狀人工飼料,但當粉狀人工飼料沉入池底時,魚苗不攝食。隨著苗種不斷生長及氣溫逐漸升高,不斷增加投喂量。
第二階段從夏花到變態完成,放養密度為80尾/立方米,仍在長方形PVC池中培育。拉網分池時,動作要輕、快,計數、搬運時應帶水操作,盡量減少鱗片脫落等機械損傷。此階段后期魚體不透明、全身披鱗,繞池環游,攝食積極,此時改投粒徑為1毫米的膨化人工配合飼料,經過1~2天的馴食,攝食正常,開始搶食。
第三階段為完全變態至大規格魚種階段,此時轉入水泥池培育,放養密度為50尾/立方米,投飼同第二階段。
3.小結
(1)及時清污、換水,美洲鰣魚喜水質清新的環境。另外,美洲鰣魚苗種培育期間不宜投沉性飼料,以浮性膨化飼料為好。
(2)適時進行分級培育。美洲鰣魚苗種培育時,根據苗種生長情況,適時調整放養密度,加強飼養管理和分級培育。
(3)操作要輕。美洲鰣魚鱗片極易脫落,在苗種培育期間,盡量減少拉網、運輸的次數,在分級培育、計數、清污時應多加注意,切勿用手捕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