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鱷魚是比較原始的爬行動物,隸屬于爬行綱(Reptilia)、鱷目(Crocodilia)、鱷科(Crocodilidae),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野生條件下的鱷魚對生活環境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發病及死亡也經常發生,疾病的存在已嚴重影響到鱷魚人工養殖的經濟效益,加大了養殖風險。
鱷魚是外熱源動物,這不僅表現在環境溫度(水溫、氣溫)的高低可直接影響到鱷魚的活動、采食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及患病后的治愈率,而且許多藥物的吸收速度和作用強度均與環境溫度有密切關系。受環境條件、飼養管理影響導致鱷魚感染疾病引起的死亡在鱷魚養殖場非常普遍。不斷探討和研究鱷魚的發病原因以及改進飼養管理對減少疾病的發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鱷魚的疾病,國外都認為主要是飼養管理不當引起的。因此病癥防治主要從飼養管理著手,一旦發病后,治療的經驗極少。更主要的是,由于鱷魚來源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帶來一些不同病原,增加了診斷和治療難度,因而診斷和治療時應結合起來考慮,所以鱷魚疾病防治技術的重點是預防。
我們自2002年1月開始至今,在廣東貞山鱷魚養殖有限公司和四會市科技示范場共建的貞山鱷魚養殖基地進行鱷魚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目的是探討鱷魚人工養殖條件下病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方法與效果,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從而降低病害發生幾率,提高鱷魚人工養殖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一、鱷魚病害的特點
1.疾病的臨床表現上有一定的程度的隱蔽性,對輕度疾病,在患病初期,尤其是不具備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很難發現疾病的存在。
2.大多數的病例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給疾病的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
3.鱷魚病流行感染和繼發病的情況較多,因此早期發現發病原因,合理采取醫療措施,尤為重要。
4.鱷魚的多數疾病在個體剖檢時,同樣缺乏特征性的組織病原變化,故病原學實驗診斷的作用相對突出。
5.疾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投藥困難,尤其是群體給藥。
6.鱷魚對藥物的吸收速度較其它動物緩慢,選擇合適的藥物劑型,合理的給藥途徑和科學的治療劑量是鱷病治療學中所表現的又一重要特點。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剖檢所有死亡鱷魚有助于評介飼養、營養和防治方案是否正確,并有助于認識潛在問題。記錄解剖中發現的任何變化,這些觀察有助于對該種群將來出現病害的診斷和治療。
防治技術的主要依靠是:高水平和具有奉獻精神的飼養人員。他們要每天觀察鱷魚是否出現異常現象,如采食行為和進食量的變化、活動情況、糞便及行為變化等,以便及時能反映出早期或潛在的疾病。因為鱷魚疾病發展前會本能地掩飾明顯的疾病癥狀,所以有必要使飼養人員知悉這些細微變化意味著會發生什么情況,對這些情況,飼養人員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雖然治療鱷魚疾病有很大的難度,但是,為了給鱷魚提供適當的治療,即使是目前仍缺乏治療效果、劑量、治療方案、禁忌癥候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也應探討使用各種可能治病的藥物。
二、鱷魚病害的種類
根據國外有關資料顯示,鱷魚病害的種類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1.鱷魚的細菌性疾病。如氣單胞菌屬、沙門氏菌、分枝桿菌、枸櫞酸菌和其它革蘭氏陰性菌等引起的細菌性疾病。
2.病毒性疾病。如痘病毒樣病毒病、皰疹病毒病和傳染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3.真菌病(膚霉病等)。由于鱷魚長期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因而當養殖水體或其它場所消毒不嚴時,常使水中有多種細菌或真菌滋生,致使鱷魚感染疾病。本病是由水霉、綿霉和腐霉科中的腐霉寄生于鱷所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皮膚病。
4.寄生蟲病。如球蟲病、舌形蟲病、蠕蟲病、蛭病等,這是由于寄生蟲寄生于魚體中產生的疾病。
5.痛風癥。由于投喂飼料蛋白質過量,機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障礙,引起尿酸鹽在體內沉積而發生的疾病叫痛風癥,這是由于給鱷魚投喂含有氨基酸的高蛋白質飼料過多,如動物心臟、肝臟、胰臟等內臟食物過多而引起。因為投喂的蛋白質超過了動物利用消化吸收制造氨基酸的能力和合成自身蛋白質的需要而導致過量的不溶性的排泄物、銨鹽和尿酸鹽沉積。
6.與營養物質缺乏相關的疾病。如營養缺乏綜合癥、維生素A缺乏癥、維生素E缺乏癥、維生素D缺乏癥、維生素K缺乏癥、維生素B,缺乏癥、骨軟癥等。
7.消化不良癥,其病因是投喂了冰凍的飼料或腐敗變質的飼料;或因溫度過低,致使胃腸功能紊亂;或冬眠后蘇醒不久的鱷,胃腸功能差等原因引起。
8.鱷魚異物性胃炎。誤吞入各種異物,如小石塊、塑膠制品、樹葉、木條等;在剖檢時常可發現的異物有塑膠制品、金屬、木條等,這些異物引起幽門阻塞,胃壁損傷而發生炎癥,治療時宜通胃腸,消炎。
9.凍傷。由于鱷的體溫高低隨外界氣候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下降到鱷不能承受的臨界溫度以下時,就會發生凍傷。溫度越低,越潮濕,受凍時間越長,造成的凍傷也越嚴重,若不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最后會被凍死以及繼發感染性疾病死亡。
10.外傷和環境性疾病
外傷:主要見于鱷相互爭斗而造成的身體局部損傷。交配和采食時會發生爭斗,分隔開喂食,減少種群所允許的動物數量,能很好的避免同一群鱷魚間的爭斗。
環境性疾病:如環境適應不良綜合癥,即鱷魚不能適應人工飼養環境。表現為嗜睡、厭食,最后導致死亡。增加環境溫度可以增加食欲,增加陽光照射也能增加食欲。
三、鱷魚病害綜合防治方法
我們于2000年開始從東南亞引進鱷魚(品種是暹羅鱷Crocodylussiamensis;尼羅鱷CrocodylusniloticusLaurenti;灣鱷Crocodylusporosus;),投放到廣東貞山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的貞山鱷魚養殖基地,開展鱷魚人工養殖。該基地座落在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旅游度假區內,2005年底有魚塘面積400畝,各種規格鱷魚27100多尾,是國內商品鱷魚養殖規模最大的養殖基地。2002年前,由于我們對鱷魚的認識不多,經驗不足,出現少量鱷魚發病,治療不及時,甚至出現死亡現象。2002年1月以后,我們開始在貞山鱷魚養殖基地進行鱷魚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主要從環境條件、地理位置、水溫、氣溫、水質、飼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和方法,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防治病害發生,一旦發現,及時治療,從而收到很好效果。
1.選址與環境
該鱷魚養殖基地位于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旅游度假區,貞山旅游度假區是四會市唯一的省級旅游風景名勝區,整個貞山旅游度假區內以旅游觀光、生態農業為主,農業以無公害蔬菜、花卉和無污染水產養殖等為主,工廠無"三廢"排放,整個區內環境狀況優良,無工業污染、農藥污染和生活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空氣清新、土壤無污染。鱷魚養殖基地的魚塘,土壤肥沃,環境衛生,空氣清新,注換的新水就是貞山之山泉水,絕對無污染,水質清新,完全符合無污染、無公害養殖要求。該基地被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認定為廣東省無公害農產晶基地。
2.水質管理。鱷魚人工養殖池塘進行不斷注換新水(貞山之山泉水),保證池水清新,一方面是保證鱷魚盡可能少感染病害,另一方面確保商品鱷魚肉成為品質和味道俱佳的上乘食品。我們委托廣東省漁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本基地水體及其周圍環境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報告"認證,報告結論認為:本基地的養殖用水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的要求。
3.飼料與投喂。基地鱷魚全部投喂自行養殖、鮮活的飼料魚(羅非魚、鰱、鳙),同時,增加投喂少量新鮮的動物心臟、肝臟、胰臟等內臟,保持營養豐富和平衡,實行統一投放飼料,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
4.種苗與放養。鱷魚品種選擇:飼養鱷魚主要品種是暹羅鱷、尼羅鱷、灣鱷。
放養密度:每畝投放體長30~100cm(3~10kg)的健康無病的鱷魚苗200~300尾,同一口魚塘放養同一批鱷魚,飼料魚(羅非魚、鰱、鳙)放養密度按常規進行,實行捕大留小。
5.過冬與防寒設施,注重保溫越冬。鱷魚不耐寒,當水溫降到15℃時,就停止活動。我們在冬季寒冷天氣時,用薄膜覆蓋鱷魚池,并從深井取水溫較高的水注入池塘,確保鱷魚及其它魚類安全越冬,同時增加鱷魚活躍,開口吃料,使其在冬季也能生長發育。
6.日常管理。一是定期監測養殖用水質,其中水源水質每隔10天檢測一次,養殖池水質每隔15天檢測一次,采用NY5051-2001標準,要求pH值7~8.5,透明度30cm左右,溶氧4mg/L以上。本基地水質經廣東省漁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進水口和池塘內抽樣檢驗,檢測的12個項目,包括色、臭、味,總大腸菌群,汞,鎘,鉛,鉻,砷,銅,氟化物,石油類,六六六,滴滴滴等,全部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的要求。二是生產人員應堅持做好《水產養殖生產記錄》,記載鱷魚種類、苗種來源及生長活動情況、病害發生情況、飼料來源及投喂情況、水質變化等內容,制定科學養殖計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及時解決,促進鱷魚健康生長。
7.魚病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病害一旦發現,及時治療,從而收到很好效果。2002年度越冬期間(即2002年12月到2003年3月,以下依此類推),該基地水泥保溫池內的部分暹羅鱷體表局部(多發于背部和趾爪)開始覆蓋有一層灰綠色或灰白色的菌絲,并逐慚蔓延擴大,嚴重的病灶有化膿性分泌物,除去分泌物可見局部組織發炎、潰爛和壞死。病鱷精神沉郁,食欲差,不愿活動。經實驗室診斷,確認病鱷為真菌感染,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
(1)在水泥保溫池內以20ppm的高錳酸鉀液浸泡患病鱷魚2小時,然后換水。連用7天為一療程。
(2)用0.5%~1.0%的硫酸銅溶液浸洗患病鱷魚;病灶嚴重的再用2%的硫酸銅溶液清洗患部,最后在患病皮膚上涂抹達克寧軟膏。
(3)灰黃霉素內服:病情嚴重者,按20mg/kg體重灰黃霉素和復合維生素B內服,將藥夾入肉中人工填喂。一般用藥10~15天痊愈。
由于采取上述綜合性的防治措施,絕大部分患病鱷魚均得到痊愈,患病的鱷魚共136尾,有132尾痊愈,只有4尾繼發感染死亡,治愈率達到97%。
四、結果
經過四年多的探討與研究,采取病害綜合防治措施得力,方法適當,鱷魚生長良好,發病死亡率低,成活率高,且產量高、品質好、經濟效益高。2002年以來,貞山鱷魚養殖基地累計養殖鱷魚31000多尾,發生病害死亡的為307尾,發病死亡率始終控制在1%以下,成活率保持在99%以上。2005年底基地有各種規格鱷魚27100多尾。2004年收獲的商品鱷魚達到30多噸(1000多尾,每尾30公斤以上),2005年收獲的商品鱷魚達到70噸(2300多尾,每尾30公斤以上),且肉質鮮美,清甜脆口,遠銷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五、討論與分析
1.鱷魚在越冬期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凍傷而染病致死,如2003和2004年度越冬期,未建越冬棚的16號土池塘(作為試驗池塘,面積700平方米,水深1m,放養鱷魚苗250尾),鱷魚總體重和單個體重,不但無增加,反而下降,出現負增長,成活率只有89%和91%,主要是水溫和氣溫低,有時在"℃以下,特別在比較寒冷陰雨天氣,氣溫只有3℃~7℃時,鱷魚攝食量少,生長速度緩慢或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出現負增長,個別出現凍傷凍死的現象,大大降低成活率;另一方面是越冬期間受細菌、真菌等感染而致死。即使是在越冬池內,也會有鱷魚患病而致死,主要是真菌在越冬池內這個低溫潮濕環境條件下容易滋生和繁殖,常經皮膚和傷口感染發病。在整個冬季,外界氣溫較低,鱷長期生活在低溫潮濕的室內,容易誘發真菌感染和其它繼發病。如2002、2003和2004年度的鱷魚越冬期間,相繼有鱷魚患真菌感染疾病,經治療后大部分患病鱷魚痊愈,但仍有216尾患病鱷魚繼發感染死亡。
2.鱷魚在水泥池發病率比土池塘高。土池塘每個面積1~2畝,池塘四周有1m高圍墻,防止鱷魚外跑和外人進入。圍墻內水面與陸地面積比例約為1∶1,露出水面的地方種植雜草和樹木,模擬沼澤地;與水泥池相比,土池塘更符合鱷魚生長環境條件,更有利于鱷魚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病害入侵能力。
3.鱷魚在經常有外人驚動的情況下發病率高,且生長較慢。鱷魚是喜歡安靜、害怕驚動的動物,一旦有外人驚動,就會驚惶失措,有時幾天都不攝食,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體質弱,抗病能力下降,一旦有病害入侵,發病幾率就高。
4.水質清新,或定期對塘水進行消毒。避免細菌病、病毒病、真菌病、寄生蟲病等。
5.飼料質量好。包括兩方面,一是保持蛋白質營養豐富,使鱷魚容易消化吸收,如魚類、雞肉、牛肉等;二是保證營養平衡,含有豐富的鐵、鈣、鋅及各種維生素等微量元素,如投喂適量的動物心臟、肝臟、胰臟等內臟食物;以多種新鮮肉類組成混合飼料進行投喂,防止飼料單一,避免痛風病、營養不良癥、各種維生素缺乏癥等疾病。
6.環境無污染,保證沒有有毒的氣體、污水、廢物進入魚塘內,防止鱷魚中毒。
7.放養密度適中,每畝投放體長30~100cm(3~10kg)的鱷魚苗200~300尾,同一口魚塘放養同一批鱷魚。一方面是密度太大容易引起疾病,另一方面是避免不同批次的鱷魚會引起打斗而造成的身體損傷。
8.禁止外人進入鱷魚人工養殖場所,一方面是保持環境安靜,確保鱷魚正常生長發育;另一方面是防止外人向魚塘投擲各種異物,如塑膠制品、金屬、木條等,致使鱷魚誤吞入異物引起幽門阻塞,胃壁損傷而發生炎癥,導致死亡;同時,避免外人受到鱷魚襲擊,確保人身安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