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烏鱧一年兩季養殖是指上半年養殖成魚,下半年培育魚種,達到成魚、魚種雙豐收。2005年2月至12月,懷遠縣芡河漁場在芡河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在一口面積為1畝的小池塘進行了烏鱧一年兩季高產養殖,取得成功。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面積宜小不宜大,一般1畝左右,水深0.8~1.5米(早春0.8米、高溫季節1.5米),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池埂要夯實、無漏洞,埂上用竹籬笆或聚乙烯網片圍起高為0.5~1.0米的防逃設施,池內種植占總池面積1/5~1/3的水花生、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凈化水質,另一方面給烏鱧提供隱蔽、避暑場所。
二、烏鱧一年兩季養殖的生產流程
1~2月投放烏鱧魚種→4~6月加強投餌→6月底起捕銷售成魚→7月10日前投放當年烏鱧夏花→7月中下旬至10月強化培育→11~12月育肥苗種一年底銷售魚種。
三、成魚養殖技術要點
1.魚種放養放養時間盡量早,不能遲于2月份,早放養可以讓魚種早適應、早攝食。放養前15天,畝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池清塘)全池潑灑,隔天用釘耙翻動塘泥清塘效果更佳。
全部放養人工繁育苗,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同時畝套養80尾、規格200克/尾左右尼羅羅非魚,可大量繁育幼苗作烏鱧的餌料。魚種下塘前用5%食鹽浸洗10分鐘左右,具體浸洗時間視魚的反應情況而定,具體放養情況見表1。
2.加強飼養提倡早開食,4~6月要強化投餌。本次試驗主要投喂鮮野雜魚、蝦、動物下腳料等。投喂要堅持"四定"原則,投喂量根據天氣、水溫、魚活動等情況而定,每天分兩次投喂,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餌量占魚體重的2%~10%。烏鱧有貪食性,不宜喂得太飽,八成飽即可。飼料不足時也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現象。
3.注重水質調控由于養殖密度大且每天投喂鮮魚蝦,水質易變肥,透明度低,雖有水花生等水草凈化水質,也應定期加注新水,調節水質,增加水中溶氧,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高溫季節每3~5天加水15~20厘米,其他時間每10~15天加水一次,不方便加水或換水時,可適時潑灑EM露、海中寶等去除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穩定水體pH;定期潑灑生石灰,1米水深畝用量10~15千克,調節pH值呈弱堿性,利于烏鱧生長。
4.加強病害防治主要防治潰爛病、肝膽腫大病,從4月中旬開始每半月潑灑生石灰一次,內服恩諾沙星(含量5%,用量為每100千克餌料魚用藥200克)、氟苯尼考(含量與用量同恩諾沙星)、大蒜素粉(含量10%,每100千克餌料魚用藥100克)等(任選一種)連用3~5天,也可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消毒劑全池潑灑定期進行預防,一般情況下發病率不高。防治藥物中硫酸亞鐵、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應慎用。
四、魚種培育技術要點
1.魚種投放時應注意的問題一是清塘清毒要徹底;二是魚種投放時正值高溫季節,魚種捕撈、浸洗消毒時操作要格外小心,防止傷魚;三是把池塘按2∶3∶5比例用網片隔成3個小池,便于以后分池,先將魚種投放在最大的池中。
2.放養密度基本掌握在每畝放養規格為6厘米烏鱧魚種12000尾左右。
3.飼養管理利用10天左右時間馴化,使魚養成定時定點攝食習慣,前期每天投喂(魚糜)四次,后期逐步改為投兩次(直接投喂鮮野雜魚、蝦),晚上可開燈誘蟲,補充飼料。
4.水質調控方法同成魚養殖。
5.魚病防治主要防治車輪蟲、舌杯蟲、小瓜蟲等原蟲病。治療藥物可全池潑灑福爾馬林(用量10~30毫升/立方米,病情嚴重時可隔日再用)、亞甲基藍(用量2~4克/立方米,病情嚴重時連用2次)、硫酸銅(用量0.6克/立方米)、優馬林(用量0.6毫升/立方米),以上方法任選其一使用,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6.分級飼養8月中旬進行一次篩選,將較大和較小規格的烏鱧種剔出分別放入其他兩小池分塘飼養。
五、結果
收獲情況見表1。成魚15元/千克,產值5.56萬元,魚種收入4.1萬元,總計9.66萬元。成本6.75萬元,其中魚種費1.75萬元、餌料魚3.8萬元、人工及電費1萬元、藥物、池塘租金等0.2萬元。畝效益2.91萬元。
表1放養及起捕情況
放養時間(月.日)起捕時間(月.日)放養規格密度(尾/畝)成活率(%)起捕規格(千克/尾)畝產量(千克)
第一季2.106.304~5尾/千克4500970.853710
第二季7.2012.206厘米以上12000890.242563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