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改變主養異育銀鯽品質下降、供大于求、銷售不暢、投資大、見效差的局面,筆者進行了特種水產和常規魚的混養試驗,現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池塘試驗在筆者承包塘口進行,面積為32.2畝,其中混養成魚池一個,面積24.6畝,餌料魚配套魚池2個,面積各為3.8畝。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口長方形,東西向。混養池利用進排水河道的水位差能夠長期形成微流水條件,水深為1.5~2.0米,池塘淤泥30厘米左右,配備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一臺,鱖魚種放養前5天,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0.7克/立方米(5∶2)全池潑灑,前一個月施放發酵好的有機糞肥,培肥池水,鱖魚種放養后不再施肥。
2.魚種放養鰱、鳙、銀鯽魚種2月份之前完成投放,放養時每500千克水加入食鹽2.5千克、晶體敵百蟲(90%)0.5千克,溶化后進行魚種消毒。魚種放養結束后套放扣蟹。6月10日投放鱖魚,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在投放鱖魚的同時,每畝套養花白鰱夏花1.5萬尾。魚、蟹、鱖魚種放養情況見表1。
表1混養池放養情況
品種鱖魚銀鯽花鰱白鰱河蟹
規格(尾/千克)6厘米/尾16~2422~3100
數量(尾)300040002008001500
3.水質管理鱖魚放養前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放養后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根據季節、天氣和魚類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增氧機開啟時間,適時適量注入新水,4月份施用一次生石灰,用量為20克/立方米,并在池四周固著一定量的水花生以調節水質,為鱖魚和蟹提供隱蔽場所。
4.飼料及餌料魚投喂用菜籽餅投喂常規魚及餌料魚,投餌率為在塘魚體重的2%~5%,并視季節、水溫及吃食情況酌情增減,4~10月份每天投喂一次。餌料魚的投放:在鱖魚放養前10天先投放銀鯽烏仔40萬尾,鱖魚放養第7天放烏仔40萬尾,第13天放20萬尾。鱖魚放養20天后投放銀鯽夏花25萬尾,畝均1萬尾。隨著鱖魚個體增大,以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同步生長的不同規格的銀鯽魚種,餌料魚的大小應占鱖魚體長的40%~60%,過大鱖魚吞食易卡死,過小從消耗尾數看不劃算。投放量每次150~250千克,具體視餌料魚的消耗情況及塘口的承載能力靈活掌握。餌料魚要保證在出塘前無病。蟹飼料以塘口自生的螺螄、傷殘魚為主。
5.病害防治鱖魚易感染寄生蟲病,以錨頭鳋病和魚鲺為主,繼而感染出血病。2002年7月底發現鱖魚有零星死亡,死亡個體0.1~0.15千克/尾,魚體寄生有20~30個魚鲺,各鰭條基部紅腫出血,頜部及鰓蓋充血,肛門紅腫。診斷為由寄生蟲寄生而感染的出血病。第一天死魚2尾,第二天就增至10尾,病情發展較快。第一天潑灑阿維菌素,第二天上午潑灑阿維菌素,下午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2∶1)合劑1.5克/立方米,隔天潑灑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用藥第三天檢查,體表光滑,無魚鲺,第四天死色尾數降低,第六天停止死魚,前后死亡86尾,治療效果較好。以后由于定期潑灑殺滅寄生蟲藥物和殺菌類藥物,再沒有出現鱖魚死亡。
二、試驗結果
1.產量混養池年底共捕鱖魚1310千克,起捕規格中30%超過0.7千克/尾,0.4~0.7千克/尾達50%,尚有20%低于0.4千克/尾。起捕成蟹125千克,規格125克/只;銀鯽1150千克,規格0.3~0.4千克/尾,全部上市。花鰱750千克,規格4千克/尾,白鰱1050千克,規格2.5千克/尾。尚有規格為0.4千克、總計1800千克的花白鰱未達到上市規格。
2.效益分析混養池總產值為73840元,總支出為45170元,獲純利28670元,畝平均1165元。鱖魚活餌料魚為配套塘自行培育,同樣提高了餌料魚池的經濟效益,餌料魚池年底起獲剩余花白鰱魚種1000千克,銀鯽魚種1100千克,總產值為26800元,總支出為11000元,獲純利15800元,畝平均2079元。
三、分析與討論
1.套養技術可行2002年是全國常規魚養殖大滑坡的一年,本地區虧損覆蓋面高達70%左右,而使用該套養技術,投入成本低,風險小,產值高,效益明顯。實踐證明該套養技術適用于在常規上市魚及魚種供大于求、銷售不暢的情況下作放養結構調整使用,針對當前銀鯽上市魚及魚種銷售價格低、滯銷的情況,更具現實意義。至2005年本地區已連片推廣面積達500畝。
2.套養密度從試驗結果看,在此種套養密度下,正常情況尚有20%左右達不到上市規格,這主要是餌料魚供應不足引起的。實踐證明配套兩個魚種池是不夠的。筆者認為,每搭配放養1000尾鱖魚應配套面積為3~4畝的魚種培育池一個。
3.估產及如何確定投喂量和補充投喂時間一些資料介紹,如果觀察到鱖魚在水面攆食,說明餌料魚不足。筆者認為這是不妥的,事實上在池塘投放大量餌料魚后,只要塘內鱖魚成活率高,不間斷地會看到鱖魚沿池四周及池角邊瘋狂覓食,早晨及傍晚更甚。如果餌料魚投放后,上述動靜不大,則說明存塘鱖魚不多,應減少投喂量。只有在餌料魚投放10天后,零星看到或看不到池四周及池角邊因鱖魚攻擊、餌料魚逃生引起輕微波動時,則說明餌料魚已不足或很少,這時應迅速補充餌料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