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垂釣作為城郊休閑項目,深受人們青睞,已逐漸成為極具潛力的消費產業。順應這一發展態勢,目前靠近城鎮的很多漁場都由傳統單一的養殖型轉變為休閑垂釣型。針對垂釣場所水質條件普遍較差的不利條件,采取生態法調節水質,效果良好,現將主要措施介紹如下。
1.清塘消毒,更換底泥
垂釣魚塘雖每年按傳統方法進行清塘消毒,但多未更換淤泥。由于池底淤積大量富含有機質的肥泥,因此每到高溫季節,池水便呈"死水狀",水質老化,水面漂浮一層由裸甲藻、藍藻等大量繁殖而形成的綠膜、藍膜、紅膜。所以調節水質應先從更換底泥開始。方式是用泥漿泵抽出池底2/3以上的淤泥,趁雨天將"黃泥漿"水加入魚池中。黃泥的微顆粒可在水中與懸浮物形成沉淀物,有澄清水質的作用。
2.改變放養模式,調整放養密度
傳統的垂釣魚塘放養模式多以吃食魚為主的混放型,放養密度一般每畝(1畝=667平方米)1500千克以上。其最大弊端有3點:一是密度超過水體負載量,一遇天氣變化極易引發泛塘死魚現象;二是脫鉤受傷魚在高密度魚群中易誘發魚病;三是魚類新陳代謝產物過多積累敗壞水質。調節方法可將更換底泥后的魚塘一分為三,每個小池內,采取80∶20的放養模式,放養主養開釣品種魚80%,搭配20%左右以白鰱為主的肥水魚作為"調水魚"。魚塘放養密度調整為每畝1000千克左右,以后根據起釣情況靈活補充。
3.生物調節,實現良性循環
可采取在垂釣魚塘移植水生植物、投放田螺、水蚤等生物措施調節水質。每口魚塘移植占1/5水面積的水浮蓮,既可吸收池水中養分,又可抑制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還可起到盛夏遮蔭降溫和美化環境等作用。田螺以水體中的動植物尸體、碎屑等腐殖質為主食;水蚤以浮游生物為主食。這樣,可使水體生態營養環境始終保持良性循環狀態。
4.適時注水,科學增氧
垂釣魚塘必須定期加水和增氧。大雨過后的溝渠河道,水質一般較好,水中有較多的泥漿顆粒,此時往魚塘中加注新水,能有效稀釋肥度,保持水質清新和增加溶氧量。合理開啟增氧機,既增加水中溶氧量,又可促進池中有機質的分解和有害氣體的逸出,保持水體生態平衡。酷暑季節的晴天,每天應開動增氧機1~2小時。
5.預防魚病
垂釣魚塘由于脫鉤受傷魚的存在,加上密度較大,管理中稍有不慎易誘發魚病,雖能治好,但影響水質和魚的商品價值。為保證垂釣魚塘中的魚兒不掉瞟和良好的體質,需定時定量定點適量投餌和加強防疫,并確保不發生泛塘現象。為保持良好水質和魚的質量,魚病防治工作要以防為主,盡力避免疫情發生,杜絕使用污染水和有毒副作用的藥品,堅持每月潑灑生石灰1次,必要時可潑灑強氯精等殺菌劑以改善凈化水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