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鰻魚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水環境、種質、飼料、病害)越來越突出,使用的藥品也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鰻魚的生長和健康。因此,正確分析鰻魚養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加以改進和提高,是促進鰻魚健康養殖、增加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關健所在。
一、鰻魚養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養殖環境問題由于鰻魚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生產的無序性,養殖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質日趨惡化。這里,除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深入養鰻水域破壞水質以外,主要是由于養殖自身污染嚴重,如放養密度過高、過量投喂人工飼料、防病藥物的濫用等,破壞水域生態平衡,使池塘損失自我凈化的能力,只能通過換水來維持水質,加快了水質的富營養化和疾病的交叉感染。
2.防病觀念落后,病害研究也相對滯后現代水產養殖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養殖環境又是最大的綜合性病源,因此,對于防病治病要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處理,單純靠某一措施或某一藥物起不了大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已廣泛存在于養殖水體或環境中,只要發生應激性環境條件,就會使鰻魚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很快就達到甚至超過閾值的水平,鰻魚疾病就會暴發。所以,水產養殖環境中致病微生物的相對數量是引起水產養殖中傳染性疾病暴發流行的關鍵,只要控制住養殖環境中致病微生物的相對數量,就可以達到防疫的目的。有些鰻農平時不注意環境的保護,防病意識薄弱,防疫的思想和方法不到位,預防效果差,一到疾病暴發就亂用藥,這樣既破壞水質,又達不到治療的目的?蒲袉挝浑m進行了很多水產疾病病理學的研究工作,但都缺乏簡單、有效和安全的防治方法及特效藥,研究者的工作又未能與生產者很好地溝通聯系,研究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生產的發展,養殖戶一旦遇到鰻病暴發即束手無策,就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現象。現在,鰻農遇到的寄生蟲病特別是擬指環蟲病、小瓜蟲病是最頭疼的問題,一些細菌性疾病或綜合癥如鰓霉病、細菌性敗血癥、脫黏的綜合癥等治療效果也不好。
3.飼料及其投喂技術問題鰻魚是集群攝食性動物,影響鰻魚正常攝食的環境因素十分復雜,能否給予均衡的營養以及飼料在水中表現出的物理性狀(如黏性、彈性)都會影響到飼料的利用率、鰻魚的生長速度,從而間接影響水質變化。目前,我國生產鰻魚的飼料廠家與品牌較多,但幾乎全部用粉狀飼料現場攪拌制成團狀飼料投喂,飼料雖有一定的散失,但飼料轉化率也很高,對水質污染較國外用的顆粒飼料嚴重。鰻魚日投喂量的高低與鰻魚的生長階段、健康狀況、水質條件、飼料的品質、氣侯、環境的變化及病害因子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如有的鰻場在投喂時只根據投放鰻魚的數量、投餌百分率計算飼料量,而不考慮上述因素,鰻魚吃不完的飼料又撈到其它鰻池投喂,這樣既浪費飼料,散失又多,常造成水質污染,并且可能把病菌帶到其它鰻池而造成交叉感染。
4.產品質量問題一些鰻農平時不注意鰻場的管理,遇到鰻魚發生病害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禁用藥物;一些消費者為了賺錢而忽視禁用漁藥和飼料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將其賣給養殖戶而引起藥物殘留,導致鰻魚產品質量差,影響鰻魚的出口。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日益成為社會關心的問題。
二、鰻魚養殖中亟待改進的技術
1.提高養殖水體的處理技術和生態環境的調控技術在養殖過程中,由于使用消毒劑和抗生素而使水體本身微生物環境受到破壞,大量殘餌、糞便和生物尸體無法及時降解,造成養殖水體污染。因此,要利用生物修復技術,提高養殖水域環境。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是向水域中投入特殊生物功能的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使水中有機物分解。如光合細菌或芽孢桿菌能迅速分解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消除水中氨態氮、亞硝酸態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并將其轉化為單細胞藻類的營養源,促進硅藻、綠藻等優良藻類的生長,抑制有害藻類的繁殖,同時也能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促進底泥中的氮和磷的釋放以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當水中形成有益菌的優勢時,還可通過營養競爭、空間競爭及分泌類抗生素物質直接或間接地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繁殖和侵襲,另外,還可產生免疫活性物質,增強水產動物機體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從而降低發病率。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合理使用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桿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人為維持水體中微生物種群的平衡、修復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促進健康養殖、生產綠色水產品、有效控制養殖水體的污染是很有必要的。
2.選擇營養全面的綠色水產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科學合理的投喂技術營養全面的綠色水產飼料指飼料中營養成分等完全滿足鰻魚的生長、生理需求,且對水生動物和人類均安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要選用微生態酶制劑。科學合理的投喂技術指根據水溫、鰻魚的生長情況、水環境等因素確定投喂量和投喂次數,保證鰻魚吃飽吃好,不浪費飼料,不造成環境污染。在鰻魚養殖過程中,把投喂量控制在恰到好處是養殖成功的最重要技術之一,其關鍵在于始終保持鰻魚旺盛的生長機能、良好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維持投喂量和水體生態、鰻魚排泄物正常代謝之間總體上的平衡。
3.執行無公害養殖技術,防止藥物殘留無公害水產品的產生必須從養殖用水、飼料、種質、養殖管理、藥物使用等各方面共同操作才能產生,而非僅從用藥單方面控制即能做到,因而加強養殖模式及管理方法標準化的研究是今后鰻魚養殖業穩定發展的基礎,尤其是藥物使用準則的確定是確保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藥物殘留問題,首先必須對鰻魚常用藥的功效、毒性、殘留等進行研究,制定符合國情又能為消費國接受的標準,在此基礎上開展推廣培訓,提高鰻農素質,嚴格遵守休藥期制度,不可因市場供求或其它原因將剛使用過藥物的鰻魚銷售,以保證藥物殘留量降到規定的指標內?决爮S應加強對活鰻(原料鰻)的藥物殘留檢測把關,建立出口烤鰻由商檢把關的機制,堅決杜絕不合格(含有藥物殘留)的產品流出國門。
4.加強病害預防,提高鰻魚的抗病力許多水產養殖的病源(致病生物)都是條件致病菌,水環境的惡化劇了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而池塘的底質更是每天承受著大量的殘餌、水產動物的排泄物、生物尸體以及有害物質、病原細菌、病毒粒子的沉積,它是外來病菌入侵后的寄居地和繁殖溫床,池底病原菌及病毒在此迅速繁殖、滋生,并不斷向表層水體擴散,引起疾病的蔓延、爆發。因此,控制水產養殖環境中致病生物的存在水平是預防和控制水產養殖中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的關鍵。同時,對鰻魚應繼續加強鰻病防治尤其是寄生蟲病如擬指環蟲病、小瓜蟲病的防治藥物研究,積極開發各種疫苗和中草藥、特效藥,簡化治療方法,強化防治功能。合理使用鰻藥和添加劑,提高鰻魚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大力提高烤鰻質量,強化水產品質量管理,提高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水產品質量是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占有份額的首要因素。大力發展鰻魚健康養殖,加強對種苗、飼料、漁藥生產和使用的監督管理,禁止使用有殘毒的漁藥和含激素的添加劑、飼料;從發揮微生物的生理功能著手,從改善水環境和提高鰻魚自身機體免疫力著手,保持養殖環境的生態平衡,讓鰻魚盡量在接近自然生長的環境中生長,生產出無公害的綠色水產品。同時,加強對烤鰻廠的管理,對烤鰻廠實施HACCP認證和歐盟認證,以取得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加強鰻魚出口的競爭力。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