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生物學
1.分類地位與分布卷口魚PtychidiojordaniMyers是我國南方江河的名貴經濟魚類,在分類上隸屬于鯉形日Cvpriniformes、野鯪亞科Labeoninae、卷口魚屬Ptychidio,俗稱老鼠魚、嘉魚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珠江水系和沅江水系以及臺灣等地江河水域,廣西境內的黔江、紅水河、郁江、左江、右江、柳江、桂江等江段的資源較豐富。卷口魚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與斑鰻、鱸魚、鱖魚同被稱為西江的四大名產,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長期以來,因過度捕撈,自然水域魚類資源日趨減少。
2.形態特征體延長,頭部圓錐狀而后部側扁。吻尖而突出,有側溝走向口角;吻皮中部下垂,且向腹面包圍,有10~12根流蘇狀分枝,眼較小,在頭側中上方,距吻端等于距鰓蓋后緣;眼間隔寬而隆起,上頜與吻皮分離,前端尖狹,有角質;下頜為舌狀突出,邊緣也有發達的角質,與下唇廣泛分離,下唇有2排長短不一的乳突;兩唇后溝不連續,深藏于頦溝之內,兩條頦溝自腹面向后方伸出,在鰓蓋膜連結處前中止,須甚發達:上頜須略長于下頜須,著生于伸出吻皮的側角;下頜須著生于頦溝外側,鰓蓋膜連于峽部,相交處有寬的間隔。鱗片中等大,胸、腹部鱗片不變小;腹鰭基部腋鱗不十分發達,側線平直,貫穿體側中央。體背棕黑色,腹部銀白色。
3.生活習性卷口魚為穴居性魚類,在自然水域棲息于江河底部的巖石洞隙之中,以攝食軟體動物為主,其次以有機碎屑、昆蟲、蝦類、硅藻、藍藻及其它絲狀藻類等為餌料。在人工馴養條件下,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等。一般2齡魚達到性成熟,最大個體可達1000克,常見個體150~500克。主要產卵季節在4~9月,產卵場多分布在其生息的水域中,產卵處水流湍急,卵多粘附于石頭、沙礫等物的洞隙中。
二、池塘馴養技術
1.養殖條件
(1)環境:選擇水源充足,周邊無污染源,養殖用水符合《NY5051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規定的池塘。
(2)池塘:使用本所面積為3畝的長方形池塘一口,東西走向,塘底平坦、不滲水。塘底的四周放一些小卵石或瓦片等,以便于魚棲息藏身,在水面放置一些水葫蘆遮蔭。水深在2.0~3.0米,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池塘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池塘配備功率為1.5千瓦增氧機1臺,并設置餌料臺6~8個。
2.魚種放養
(1)放養前準備
清塘:魚種放養前以75千克/畝的生石灰進行清塘,使用時生石灰與底泥充分混合,殺死塘底的小魚蝦、寄生蟲和各種敵害生物等。池塘曝曬1周后用100目篩絹布過濾注水80厘米,以后逐漸加高水位。
試水:在藥物清塘7~10天后用30尾卷口魚試水72小時無死亡,確認池水毒性完全消失后投放魚種。
魚種消毒:用2%~3%的生理鹽水浸泡5~10分鐘。實際操作中應根據水溫變化和魚種的耐受力,靈活掌握浸浴時間。放養時盛裝魚種容器的水溫與池塘水溫差不超過2℃。
(2)魚種放養:從江河收購的野生魚種,經水泥池5~7天暫養,淘汰傷殘魚后,于2003年5月20日放入池塘7500尾,規格為9.2~12.5厘米,平均體重25.2克,密度為2500尾/畝。卷口魚種投放15天后,每畝配養10~15厘米鰱鳙魚180尾。
3.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飼養開始時水位保持0.8~1.0米,以后逐漸提高到2.0~3.0米;每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15~30厘米。如池塘水質出現過肥或老化現象,每隔15~20天用10千克/畝生石灰潑灑調節,使pH值保持在7.0~7.5。或用EM菌10千克/畝調節水質的肥度,連續使用3天,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
(2)投餌管理:魚種放養30天內投喂水蚯蚓、河蜆肉和鰻魚料,以后逐漸過渡到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主,間隔投喂小雜魚和河蜆肉等。投餌管理做到"四定":一是定質,不投喂腐臭食物,只投喂鮮活的餌料;二是定量,日投餌量按照池塘魚總重的3%~5%計算,每次投喂根據天氣情況和魚的攝食量進行適當調整;三是定時,根據卷口魚的生活習性,每天在上午八時和下午五時進行定時投喂;四是定位,為使卷口魚養成定點吃食的習性,便于觀察攝食情況和清掃殘餌,馴養期間使用木框聚乙烯網布制作餌料臺,進行固定地點投喂。
平常加強巡塘觀察,發現病、死魚及時處理。做好防逃工作,記錄好各理化因子,陰雨天和臺風雨前夕等異常天氣開動增氧機增氧,保證魚的正常生長。
4.魚病防治魚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每15天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EM菌等全塘潑灑消毒和調節水質,3~5天消毒1次餌料臺,夏天采用在飼料中添加藥餌的方法防治魚病,如:添加魚必康、維生素等。水霉病用4%的生理鹽水浸泡5~15分鐘治療。
三、結果
平均體重25.2克的卷口魚種,從2003年5月20日至2004年6月17日養殖393天,起水收獲成魚4987尾,養殖成活率66.5%。平均體重157.2克,最大個體達191克、體長24.6厘米,最小123.7克、體長20.5厘米。總產量783.9千克,按50元/千克計算,產值39195元。收獲混養鰱鳙魚等641.2千克,產值3026元,兩項合計總產值42221元。扣除魚種、飼料、塘租、人工、藥物、水電費等成本共23500元,獲利18721元。
四、討論
1.馴養期間水溫變化范圍在11.2~33.5℃之間,從飼養投喂觀察(結果)判斷,卷口魚的適宜生長水溫為24~30℃,水溫超過31℃時攝食下降。餌料以蛋白含量45%左右的人工飼料為佳。
2.本馴養成活率僅為66.5%,偏低。這可能與卷口魚從江河自然水域(流動狀態)到池塘靜水環境的適應相關,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需求量不足相關(因馴養期間沒有定期進行溶氧測定,無法進一步分析)有待今后作進一步研究,期望提高養殖成活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