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斑鱖外形似鱖,頭部、體側有較多不規則的黑斑,體黃褐色至灰褐色,腹部黃白。在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喜歡棲息在多石礫的流水環境中,一般體長100~300毫米,肉質細膩嫩滑,養殖產量可達667平方米(1畝)150~250千克。規格在250克/尾左右的商品魚出口韓國等地價格在140元/千克左右,國內市場價格也在70元/千克左右,屬高檔經濟魚類之一,市場上供不應求,發展人工養殖前景廣闊。
一、養殖:也的準備。(1)養殖池條件。面積以667~1234平方米(1~2畝)為宜,在稻田內開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米以上,池底平坦、不滲水,水質良好、無污染,灌排水方便。(2)池塘消毒。放養前半個月,進行池塘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千克,帶水5~10厘米深全池消毒。放養前1星期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質。(3)設置進排水系統。進水口靠池子的中上部設置,用40目的聚乙烯網袋系好進口,為了避免沖水時脫落,網袋長度不少于1.5米。排水口盡量設在池子靠底部,用20目的聚乙烯網片扎牢,避免排水時魚種逃逸。(4)馴化區域設置。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網片把池子一角圍起來作為馴化區,面積約占整個池子的10%,高度為0.8~1.0米,底部埋入泥中20厘米,每隔2米用竹竿打樁支撐。
二、魚種放養。5月中下旬,魚種體長達3厘米以上(最好5厘米以上)時即可放養,一般每667平方米放1000~2000尾。放養時,先把魚種放在網箱中,用噴霧器噴灑硫酸銅進行消毒,殺滅魚種身上的寄生蟲。然后把魚種放入小范圍的馴化區,進行吃食馴化。
三、吃食馴化。斑鱖雖然與鱖魚一樣為肉食性魚類,但其捕食、搶食的能力較差,只有當目標靠近它時才會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會像鱖魚一樣去追趕,所以,馴化它吃"死魚"這一點很關鍵。這一過程在馴化區內進行。開始時,把飼料魚弄成半死(能動但不會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鱖能聚攏來自動攝食后,再把飼料魚全部殺死投喂,直到斑鱖能習慣吃死魚,才把馴化區的圍欄拆除,有意識地在池邊設幾個點引食,到斑鱖能主動到設定的點上來覓食時,整個馴化過程才算完成。
四、飼養管理。(1)飼料投喂。每天投喂3次,日投喂量為魚種重的5%~8%,以新鮮的野雜魚、小花白鰱等為宜,冰鮮魚也可。(2)水位調節。放養時,水位為0.5米,以后逐漸提高水位(每次注水不超過20厘米深),高溫季節水位保持在1米以上。(3)水質調節。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可定期潑灑光合細菌(0.3毫克/升),也可通過定期注水、排水、換水來進行調節。(4)日常管理。定期清洗進排水口的網上污物,經常檢查系口安全,每天觀察魚的吃食、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做好天氣、水溫、投飼、發病和魚類生長記錄。
五、病害防治。斑鱖對養殖環境要求比較高,容易發生疾病,病害防治是養殖中很重要的一關。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結合"。(1)疾病預防。飼料魚應用濃度為3%的食鹽水浸泡,殺死飼料魚上的寄生蟲和致病菌,減少因餌料帶來的疾病。在魚病高發季節(7~9月)還要用適量土霉素拌餌投喂。(2)常見病防治。寄生蟲病:用濃度為0.7毫克/升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劑(5∶2)溶液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2次;細菌性疾病(如爛鰓病、腐皮病、白皮病等):用濃度為0.3毫克/升的三氯異氰尿酸溶液全池潑灑,連用2次,結合投喂土霉素藥鉺,土霉素用量為25毫克/千克體重?天,連用3~4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