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凼仔養魚是廣東省山區農民利用當地豐富、優質、無污染的水資源以及充足的草資源等自然優勢,在村前、屋后、溪邊開挖面積很小(一般僅有10平方米~20平方米)的池塘進行流水養魚的模式,它具有投資小、占地少、綠色環保等優點,并要求周圍環境山清水秀,水源充足且落差大(約1.0m),草源充足,主要以放養大規格(0.25kg以上)草魚、魴魚為主,生長時間約1年,只投喂青草和農家莖葉類,實施中草藥防治魚病,而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飼料及抗生素類藥物,因此,其生產出的水產品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現將山區凼仔養魚技術簡介如下,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凼仔建造
在有條件的山區農村,利用溪邊、路邊、渠邊、屋邊等空閑地或低洼棄耕田,開挖面積為10平方米~20平方米、深1.5m(水深約1.0m)左右的小魚塘,四周利用石頭、三合土等砌成塘基(塘基上可以種植瓜菜類),并在魚塘水面上方搭置3平方米~5平方米的瓜棚,以便暑天遮陽降溫。凼仔的進水口用竹筒或水管將山泉水高高引入而落入到凼中的一塊大石頭上,使山泉水四周濺開,以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凼仔的排水口設在進水口的對稱點,使凼仔形成流水環境;凼仔的進、排水口要求設置攔網。
二、凼仔消毒
如果是新建的凼仔,可用5kg~10kg生石灰兌水全池噴灑,進行徹底消毒。如果是常年養魚的凼仔,可以排干池水,清除過多的淤泥,再用5kg~10kg生石灰兌水全池噴灑,曝曬1個月后,待用。
三、魚種放養
1.放養時間凼仔養魚多采用輪捕輪放的方式,根據山區的氣候特點,第一次放養時間一般在4月份~5月份最為適宜。
2.放養前的準備工作魚種下池前7天,每個凼仔用1.5kg~2.5kg生石灰兌水進行全池噴灑消毒,并注滿池水;放養時,再用3%食鹽水溶液浸浴魚種5分鐘。草魚魚苗放養時,必須注射出血病及草魚“三病”疫苗,進行免疫防病。
3.放養品種、質量、規格、密度凼仔養魚主要以草魚為主,搭配放養三角魴、鰱、鳙、鯉等。放養時,應選擇大小一致、體質健壯、活潑、無傷病的大規格魚種,草魚要求體長在10cm以上。草魚放養密度為10尾/平方米~20尾/平方米,三角魴放養密度為3尾/平方米~5尾/平方米,其它品種的放養密度為每口凼仔5尾~8尾。
四、養殖管理
1.水量調節根據季節和魚體大小來調節養殖水體的流量。氣溫高時,魚類個體越大則水體流量越大。一般地,春、夏初、秋末、冬等季節,水溫較低時,約2小時~3小時全池換水1次;熱天,魚類生長速度快、食欲旺、水溫較高時,約0.5小時~1小時全池換水1次。
2.飼料投喂飼料主要以天然青飼料為主。魚體較小時,多投喂一些嫩草或綠萍;魚體較大時,可以增加投喂一些雜草、菜葉、瓜葉、木薯葉、番薯、木薯、米糠之類。每天投喂2次,青飼料投喂量為草魚總體重的30%;草魚攝食旺盛時,達到0.5kg草/1.0kg魚的標準。投喂飼料前,應清理前一次投喂后的殘渣剩草,如發現剩草過多則應減少投喂量。
3.巡塘清池每天注意觀察池水的變化、魚類活動、天氣情況等,下大雨時注意防洪和控制養殖水體的流量,及時清理進、排水口的雜物,每天清除殘渣剩草。每隔15天清池1次,將池底污物除掉,并用消毒藥物同時消毒魚體和水體。
五、病害防治
由于凼仔養魚的水體小、養殖密度大,且又為流水養殖,所以養殖魚類一旦發生魚病,傳染快而死亡率較高。病害防治應遵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1.預防措施一是免疫防病,即在魚種放養時注射草魚爛鰓、赤皮、腸炎病和出血病疫苗,每尾注射0.2mL,實施生物防病;二是定期灑喂中草藥。
2.常見疾病的防治
①草魚出血病的病原為草魚呼腸弧病毒,主要危害草魚、青魚的魚種,在水溫25℃以上時流行,患病魚體的體表、肌肉或內臟器官不同程度地出現斑點片狀出血,嚴重時肌肉全部發紅,鰓出血或蒼白色,有時有腹水,腸道無食物、充血、糜爛,預防方法有:一方面,草魚放養時注射草魚出血病疫苗;另一方面,定期浸漚中草藥,每個凼仔用臭屎茉莉0.5kg、柚子葉0.25kg、烏柏0.5kg在發病高峰期每月施用1次,一般每隔2個月施用1次。治療方法有:投喂“三黃粉”藥餌,每50kg魚體用大黃125g、黃柏75g、黃苓50g研成粉末,然后添加食鹽0.25kg,用水攪拌均勻后拌入面粉1.0kg、麥麩4.5kg、花生餅1.5kg制成適口性較好的藥餌進行投喂,連續7天。或每個凼仔用臭屎茉莉0.5kg、柚子葉0.2kg、烏柏0.25kg搗爛,擠出汁液后加高錳酸鉀1g全池噴灑。
②腸炎病的病原為嗜水氣單胞桿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在3月~10月流行,患病魚體在發病初期頭部的色素逐漸加深至呈黑色,離群緩慢獨游,腹部膨大,鱗片易脫落,肛門及腸道充血紅腫,輕壓腹部則有黃色粘液或膿血流出。③赤皮病的病原為熒光假單胞細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常年可見,患病魚體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鰭基部充血,鰓絲末端腐爛。④爛鰓病的病原為柱狀嗜纖維桿菌,主要危害青魚、草魚,鰱、鳙、鯉、鰻鱺等也有感染,常年可見,在4月~11月流行,6月和9月為發病高峰期。患病魚體體色發黑,呼吸困難,鰓部粘液增多并附著污物,鰓絲腫脹,嚴重時鰓絲腐爛,軟骨外露,鰓蓋內表皮腐爛后形成“開天窗”。上述三種魚病往往同時并發,對草魚危害極為嚴重,因此要進行綜合防治才能取得較好效果。預防方法有:魚種放養時注射赤皮、爛鰓、腸炎三病疫苗。發病季節每個凼仔可用0.5kg茶麩塊吊掛在凼仔進水口處或將1kg~2kg新鮮的桉樹葉、丁香、蓖麻莖葉扎成捆,吊掛在凼仔進水口處;或每個凼仔用鮮雷公藤根50g煎汁,加50g食鹽水拌勻后全池噴灑。治療方法有:每個凼仔用0.25kg五倍子加水2kg~3kg煮沸后,輾碎五倍子再煎煮15分鐘,分3次全池遍灑,每天1次,連用3天。或每個凼仔用干地錦草、水棘蓼各0.5kg,加水2kg~3kg后煎煮2小時,拌餌連喂3天。或每個凼仔用新鮮松樹葉1kg研碎加水遍灑,連用3天~5天。或每個凼仔用紫蘇0.5kg煎汁,加1小瓶十滴水拌餌投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