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你見過這樣的養魚模式嗎?在上千平方米的車間里,有一個個圓形的養殖池,里面密密麻麻地擠滿了魚,等著投餌喂養―――這就是漁業“工廠化養殖”。
在昨天的農博會現場,寧波一家海產品企業現場展示了這種場景,許多好奇的市民不禁問起,這些價格昂貴的石斑魚為什么要離開大海搬到陸地生活?工廠化養殖技術起源日本
所謂工廠化養殖,是讓魚在一個封閉的物質循環系統中生長,通過水循環,直接將動物的排泄物排出系統。
寧波海能海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康泉說,這種技術起源于日本,近幾年才引進中國。公司把魚苗統一放進特制水缸(用玻璃鋼制成)中,這種缸直徑5.5米,水深可達1.5米,一次灌入海水至少30噸以上,為了保證魚苗能夠在缸中存活,魚缸水溫必須保持在20℃以上。
由于這種養殖方式投資較大(投資2000多萬元),比較適合飼養石斑魚、鮑魚等高檔魚種。他說,目前,市場上石斑魚(主要是指網箱養殖)售價在120元/斤-200元/斤,工廠化養殖的石斑魚價格更高。
此前,海南和廈門等地已經嘗試工廠化養殖石斑魚,據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透露,這種養殖模式魚苗存活率達到90%以上。
這種模式可以改善海水質量
不過,采用工廠化養殖模式,在許多寧波海產品加工企業看來,也是無奈之舉。
寧海海通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陳群之說,近幾年,海水污染已經成為東海養殖企業的最大天敵,像多寶魚事件、桂花魚事件(淡水養殖)、甲魚(淡水養殖)孔雀石綠含量超標等事件,就是因為海水污染和養殖戶用藥不當引起的。
上海水產大學副教授胡斌也表示,目前近海海水污染問題日趨嚴重,而國內海產養殖業基本采用的是引用自然海水、稍加沉淀凈化的粗放式養殖模式,海水的污染物并未有效去除。
胡斌說,通常使用自然海水的養殖池塘,用手一撈能看到閃閃發亮的“夜光蟲”,這說明水質污染比較嚴重,而人工化養殖可以通過沉淀、過濾、改良等工藝循環辦法,將海水的清澈度和含氧量大大提高。
在海能公司位于奉化裘村的養殖基地中,海水水體指標頗為嚴格:溶氧度6毫克/升,透明度中等,酸堿度7.8-8.5等。
在整個水循環過程中,還使用一種名為“水鍋爐”的裝置。基地有關人士解釋說,石斑魚生活水溫必須在20℃以上,使用水鍋爐的目的就是保持水溫。
王康泉說,工廠化養殖的最大優勢在于能控制海水質量,從而提高海產品質量。
許多深海魚也在陸地上生長
除了上面提到的石斑魚外,我們平常吃到的多寶魚和鮑魚也有部分品種在工廠里生長。
胡斌說,由于這幾年漁民對高檔魚群的過度捕撈,導致石斑魚、鮑魚、牙鲆魚(俗稱扁口魚)等珍稀魚種幾乎瀕臨滅絕,這也一定程度上催生工廠化養殖。
根據胡斌掌握的情況,目前國內的漁業工廠化養殖主要集中在海南、廣東、福建和山東。像山東和福建,工廠化養殖的海鮮產品年產量超過4萬噸,占近海養殖產量的三成左右。“現在這種工廠化養殖方式已經被一些浙江企業接受,像溫州一家海產品企業直接投資秦皇島一個工廠化養殖項目,專門養殖多寶魚和金槍魚。”
首批浙籍工廠化養殖石斑魚春節前上市
王康泉說,首批美國黑石斑和青斑將于春節前上市,預計投入市場數量約5000條左右。
據農博網預測,今年我國石斑魚產量大約為1.2萬噸,低于越南和印尼等國。
“由于今年東南沿海臺風較多,養殖石斑魚的浮網屢遭破壞,造成近海養殖的石斑魚產量下降,預計減少量在1500噸左右。”農博網運營總監曹毅補充說,隨著衛生檢疫部門對海產品檢驗要求提高,工廠化養殖會成為網箱養殖的一種有益補充。
高密度養殖方式存在爭議
在業內,工廠化養殖被稱為“高密度養殖”方式,一只玻璃缸(直徑5.5米)投入的魚苗500尾-600尾,等到生長半年之后,再根據個頭大小進行分池。
雖然有分池措施,但國內也有不少養殖企業不贊成這種做法。胡斌說,與網箱養殖相比,工廠化養殖的最大劣勢在于水域面積偏小,可能影響魚群生活質量。
對此,王康泉解釋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養殖工廠在每個水缸底部安裝了兩個進水口,24小時往里面注入海水。由于存在壓力差,注入的海水會在水缸中形成水流,促進石斑魚逆流游動(石斑魚有此特性),從而增加肉質結實度和鮮美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