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草莓是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濃郁。草莓性涼味酸,具有潤肺生津、清熱涼血、健脾解酒等功效。一般露地栽培的草莓上市遲,如能在元旦、春節期間上市,將填補水果的淡季缺口,效益非常顯著。
一、苗木定植整地時關鍵要注意肥料的使用,要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以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施腐熟畜肥每畝1500~2000公斤,溝施磷酸二銨每畝50~70公斤,硫酸鉀每畝8~10公斤,溝施深度為10~15厘米。施后深翻、耙平、起壟,壟寬30厘米、高15厘米。在8月中旬,選擇淺休眠的早熟品種豐香脫毒苗,葉4~7片,莖粗0.8厘米以上,單株鮮重25~40克,根系發達的苗。栽培時要掌握“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的原則,壟面中央開一小溝,便于灌水,苗栽植在小溝兩邊,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栽培的密度以12000株/畝為宜,選陰天或遮蔭栽苗。栽苗時弓背方向朝向壟溝,將來花序及果實垂落于壟的兩側,便于管理。栽苗后立即澆透水。
二、田間管理為越冬防寒,一般在土壤封凍前澆足封凍水,1天后地表稍干時進行覆蓋(9月下旬)。地膜覆蓋時期應根據氣候環境和栽培要求而定,以提高地溫為主要目的,應采用透明膜;以防除雜草為主要目的,應用黑色膜。地膜厚度一般為1毫米,太厚難于緊貼地面。覆蓋時,要求繃緊、壓牢、封嚴。
1.扣棚時間適時扣棚保溫,是草莓保護地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扣棚過早會影響草莓腋花芽分化(一定低溫有利于花芽分化),導致減產;扣棚過晚,又導致草莓休眠,植株矮化,發育不良,使栽培失敗。草莓栽培后(10月中旬),采用塑料大棚加小拱棚保溫進行的促成栽培,產量高,商品果率高,最高畝產量可達3000公斤,一般也有1500公斤左右。促成栽培是在人工創造較好的生態條件設施內栽培的,植株生長發育好,花序抽生多(一般有5~6個,比露地栽培多3~4個),可持續結果,能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的危害,另外上市早、供應期長、經濟效益高。促成栽培一般從第二年元月下旬開始上市,陸續采收至5月底,采收期長達6個月。
2.肥水管理草莓由于生長期長,棚膜隔絕了雨水的進入,要充分地、不斷地供給水分和養料,否則會造成早衰而減產。除了施足基肥外,還應追施薄肥,追肥時間和次數大致如下:第一次追肥:頂花序頂果達到拇指大小時(約11月上旬)進行,注意不要在頂花開花時施追肥;第二次追肥:頂果開始采收時,約為11月下旬;第三次追肥:頂花序果采收盛期,約為12月中旬。以后各花序果開始采收時,酌情進行。一般在年內20天一次,年外半月一次。
3.植株管理
(1)摘葉適時適量地摘除老葉,及時摘除殘葉和病葉,并將其帶出園外銷毀或深埋,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長發育。
(2)墊果最好采用地膜覆蓋,沒有地膜,也可在現蕾后鋪上切碎的稻草或麥秸墊果。墊果材料在果實采收后應及時撤除,以利于中耕施肥等田間管理。
(3)除匍匐莖草莓匍匐莖消耗母株營養,易使植株郁閉擁擠,影響通風透光。因而摘除匍匐莖,可明顯避免消耗,改善光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增強越冬能力,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人工摘除匍匐莖費工,可試用多效唑、青鮮素或矮壯素等抑制匍匐莖的發生。
4.授粉草莓授粉不良易產生畸形果和坐果不整齊,若在棚內放養兩箱蜜蜂,可明顯提高坐果率和減少畸形果的發生。放蜂時間在整個花期進行。或用毛筆人工授粉。
三、病害防治
1.灰霉病現蕾到開花期預防灰霉病,可用25%多菌靈300倍液,64%惡霜錳鋅(殺毒礬)1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共噴3次。也可用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退菌特1500倍、65%代森鋅可濕粉500倍液等噴灑防治。2.細菌性青枯病在發病初期用100~500ppm農用鏈霉素噴霧,7~10天1次,共3~4次。
四、果實采收
采摘應上上午或下午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草莓果正確的采收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切斷果柄,隨即摘下,采下的果實果柄越短越好,否則果實之間會因果柄過長而相互扎破,影響果品質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