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柑桔樹脂病。病部皮層紅色,干枯或略下凹,微有裂縫,但不立即剝落;病健交界處的皮層裂開,木質部裸露,現出四周隆起的疤痕。干枯型可轉化為流膠型。無論哪種類型,病菌都能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受害部變褐色,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痕帶,導管阻塞,引起死亡。在多雨時病菌隨雨點順枝干流下或借風、昆蟲等傳播,從傷口侵入。受凍害的樹體易發病并嚴重。
二、柑桔流膠病。發病皮層變褐色,水漬狀,并開裂和流膠。病葉脈呈深黃色,易落。枝梢易干枯。花多,幼果早落,留下的果小而黃且酸。有時老病樹能自然愈合,有的干燥翹裂,大量落葉,并在3~5年內枯死。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嚴重,日灼、蟲傷能導致發病,流膠現象以冬季最盛。長期積水、土壤黏重或樹冠郁閉等的桔園有利于該病發生。
三、柑桔腳腐病。又名裙腐病、爛蔸疤。以甜橙類發病嚴重。病菌主要侵染根頸處和黃熟果實。病部呈不規則水漬狀,黃褐色至黑褐色,樹皮腐爛,具酒糟氣味,常流出褐色膠液。潮濕時病部發展迅速,干燥時病部則干枯開裂。有時擴展到根部,引起主根、側根及須根大量腐爛,導致整株死亡。樹冠上葉小而黃并脫落禿枝,病樹多花,果實早落,果小而早黃味酸。病菌在病樹主干基部或土中越冬,隨雨水傳播。
四、柑桔膏藥病。主要發生在老樹枝干上,或感染于葉片和果實。以菌絲體在病部組織越冬,春夏季溫濕度適宜時,病菌借風、雨、昆蟲傳播。嚴重的病部長出黑褐色或灰白色絨狀菌絲膜,緊貼于枝干上,如貼上膏藥,表面光滑。膏藥病有白色膏藥病病原和褐色膏藥病病原兩種。
五、柑桔干枯病。病樹樹冠頂端葉片突然凋落,枝條相繼枯萎、死亡。初期癥狀多出現在病樹的一側或一部分。嚴重時較大的枝條亦枯死,病樹在2~3個月內死亡。病樹帶淺橙紅色,樹干的導管和形成層內常有黑色樹膠。后期病枝表面長有很多黑色小粒點,病菌在枝梢上越冬,可通過帶病苗木和嫁接材料傳播。
防治上述病害,可采用下列措施:
1.加強管理,合理施肥。多施磷、鉀肥;剪除病蟲枝、死枝,并集中燒毀,促進通風透光度;做好防凍、防旱、防澇工作,種植豆科、藿香薊等覆蓋植物,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2.枝干涂布藥劑。刮凈病部組織,縱切裂口數條,深達木質部,然后涂布以下藥劑(任選一種):843康復劑或402抗菌劑50倍液;福美砷50倍液;8%~10%冰醋酸液;2%~3%腐植酸鈉;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3~5度石硫合劑或高濃度的硫懸浮劑;25%瑞毒霉400倍液;多效霉素0.5千克+水5千克~6千克+2.4~D20毫克/升混合液;波爾多液:43%好力克1000倍液加多菌靈;30%禾益萬克10倍液;瀝青或新鮮牛糞加園土加毛發混合物。每7~10天施用1次,連續涂布,直至痊愈。
3.樹冠噴藥。冬季樹冠噴灑松堿合劑8~10倍液,春季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膏藥病,也可用福美砷100倍液。防治腳腐病,先扒開根頸部泥土,用80%乙磷鋁100~2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倍液噴灑。防治樹脂病(河皮病),在發病前或新梢抽發和幼果時噴灑80%大生600倍液,或24%應得1000倍液,或25%丙環唑1000倍液,或70%安泰生600倍液,或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
另外,用43%好力克4000倍液或20%猛克菌600倍液噴霧,預防枝干病害也有良好效果。用1千克石灰、50~100克食鹽、4千克~5千克水配成涂白劑進行枝干刷白,對防止枝干病也有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