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12.5毫米,寬3-5.5毫米,體密被淡褐色或灰白色鱗片。頭管粗短,背面漆黑色,中央有1條縱向凹溝,從喙端直伸頭頂,其兩側各有1條淺溝,伸至復眼前面。前胸背板密布不規則瘤狀突,中央縱貫寬大的漆黑色斑紋,紋中央有1條細縱溝。每鞘翅上有10條由刻點組成的縱紋,無后翅。卵長筒形,略扁,長1.1-1.4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后變為紫灰色。卵粒粘連成單層的不規則卵塊,粘附于兩葉重疊間。幼蟲末齡時體長11-13毫米,乳白色或淡黃色,頭部黃褐色。蛹淡黃色,體長7.5-12毫米。
[發生規律]
灰象蟲1年發生1代,少數2年發生1代。以成蟲和幼蟲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蟲3月底至4月初陸續出土,并沿樹干爬上枝梢。剛出土時不太活潑,假死性強。氣溫低時(13℃以下)常躲藏于卷葉內或花穗間,不食不動。氣溫增高時咬食新梢嫩葉,并進行交尾和產卵。成蟲在4-8月均可見為害,其中以4月中旬至5月上旬對春梢、幼果和花的為害最烈。雌成蟲產卵于兩葉子的邊緣處,并分泌黏液將兩葉和卵塊相互粘合,以5-7月產卵最多。幼蟲孵出后,即掉落地面,鉆入10-50厘米深的土中,取食植物幼根和腐殖質。幼蟲多為6齡,7月中旬以前孵出的幼蟲,當年化蛹羽化,7月下旬以后孵出的以幼蟲越冬。幼蟲在土下10-45厘米深處化蛹。
[防治方法]
(1)膠環粘殺。在成蟲上樹前用15-30厘米寬的牛皮紙(或塑料薄膜)包扎樹干,兩端用繩扎緊,然后在紙上涂粘膠(也可直接將粘膠涂在樹干上),以阻止成蟲上樹,并及時將集中在膠環下面的成蟲消滅。粘膠可用20份蓖麻油、30份松脂和1份黃蠟制成,先將油加熱到120℃左右,慢慢加入敲碎的松脂,邊加邊攪拌,至完全溶化(其間溫度不要超過130℃),最后加入黃蠟充分攪拌,冷卻即成。
(2)阻止上樹。用塑料薄膜包扎樹干基部成喇叭狀,可阻止其上樹。
(3)人工捕殺。由于成蟲有顯著的假死習性,可在其大量上樹后(4月中旬前后),在樹下鋪塑料布,然后振動樹枝,再將掉落的成蟲集中消滅。
(4)藥劑防治。在成蟲出土期,用50%辛硫磷乳油200-300倍液澆施地面。在成蟲上樹為害期,用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20%的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3000-4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噴灑樹冠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