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5年,海城市南果梨產量雖然較大,但果品質量卻不如從前,有明顯的下降,突出表現在果個較小,著色不好,果皮不亮,肉質較硬,石細胞明顯增多,芳香味不濃,甜度不夠,嚴重影響了梨果的銷售和市場售價,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南果梨產業的發展。為此,針對上述問題及產生的原因,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一、合理施肥
目前,果園施肥是農家肥用的少,化肥用的多,而且盲目、偏面、單一。微肥不足,綠肥很少甚至不施。而且施用的農家肥多以雞糞為主,雞糞雖然肥源充足,可是沒有腐熟的雞糞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和氨氣,會對樹體的生長發育和果品質量造成不良的影響,嚴重時,還會誘發病蟲害。因此雞糞必須充分腐熟分解后方可施用,禁施生雞糞,而且還要因不同地塊和樹種有選擇施入。應多施人糞屎、土糞、廄肥和餅肥等有機肥料,使土壤元素多樣化,增加有機質含量;蕬鶕麡湫枰吹、磷、鉀比例合理搭配,不要一味偏施某一種,避免造成土壤養分失調,在施入化肥的同時要施入一定量的微肥,平衡樹體的養分需要。應大力提倡果園施用綠肥,綠肥是增加土壤腐殖質,提高土壤有機質的上好肥料,也是生產綠色果品的首選肥料。
二、科學用藥
由于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近幾年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為控制病蟲為害,果農增加了打藥次數,提高了用藥的濃度,結果事與愿違,不但病蟲害控制的不好,產生了藥害,還降低了果品質量。據我們調查,2005年發病較重的梨果產區,年平均打藥12~14次,應該稀釋成8000~10000倍液的農藥,則濃縮成3000~4000倍液使用,其結果是病蟲越防越重,藥害越打越重,果實果面木栓化嚴重,果皮不亮、果肉粗糙、不容易后熟。因此,在生產中必須采用科學的打藥方法。根據我們的經驗,果園正常全年用藥(殺蟲劑和殺菌劑合計)4~6次(綠葉藥),最高不能超過7次,應采用低濃度,淋洗式的打藥方法,使葉面、葉背、枝干等均勻著藥,同時盡量應用生物制劑和殘效期短的農藥,這樣既能控制病蟲為害,又能保證果實和葉片的正常生長,避免受藥害的影響。
三、解決樹冠通風透光
南果梨屬于喜光性較強的樹種,在修剪上要控制樹冠郁閉,解決通風透光。要冬、夏剪結合,冬剪時對于結果大樹要盡早落頭,打開天窗;夏剪要堅持生長期全年進行,對主側枝和內膛萌發的過密枝、競爭枝、徒長枝、直立枝和多余的無用枝要及早疏除,隨長隨去。
四、注意稀果
近年來由于人工輔助授粉技術的推廣應用,梨樹坐果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稀果工作越來越重要。我們的經驗是,每隔20~30厘米留1個花序,每序留1~2個果,稀果時以留下垂果為主,側生果為輔,盡量不留直立果。
五、適時采收
根據南果梨的生長結果習性,正常的采收時期為9月上中旬,成熟的果實果皮發亮,種子變褐色,果面具有鮮紅暈,表現出了該品種的特有性狀。但是,近幾年有些果農為了搶兩節(中秋節和國慶節)之前上市,在8月中旬就將果實采收下樹,嚴重影響了果實的正常生長發育,大幅度降低了產量。據我們試驗,臨近采收期的果實,每早采收1天,就會減少1%的產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果品質量。因為這時正是果實加速膨大、著色和果膠淀粉轉化為糖的時期,因此早采收勢必降低果品質量。也降低了市場銷售價格。所以應采取科學合理的采收方法,適時采收,同時要分期分批下樹。先采收果個大、著色好的進行銷售,未成熟的果實可以繼續在樹上生長,等果實成熟后再進行采收銷售,這樣可大大的提高果品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市場銷售價格,增加果農的收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