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炭疽病是芒果貯運期間最主要的病害,經常嚴重危害,已成為芒果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1.癥狀
田間與貯運期間均可發生、果實受害,侵染多始于花期。幼果皮易感病,果核尚未形成前被浸染,小黑斑擴展迅速,使幼果部分或全部皺縮變黑而脫落。果核已形成的幼果感染后,病斑通常只針頭大,基本不發展,等到近成熟時再迅速發展。但若天氣潮濕,小斑也會很快擴大并產生分生孢子。在果實接近成熟時,病斑黑色,形狀不一,稍凹陷,常互相匯合,病斑下果肉壞死不深,通常腐爛限于表皮。潮濕條件下病部產生橙紅色黏質粒,含大量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貯運期間,隨著果實成熟度加大,病害發展極為迅速,病斑增大,果肉壞死部分縱橫擴展,很快全果變黑爛掉。
2.病原菌
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的小叢殼屬的圍小叢殼(Glomerellacingulata),無性態為半知亞門腔孢綱炭疽菌屬的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在芒果果實上產生的一般都是無性態。
3.發病規律
貯運期間的菌源主要是田間的病果。本病的發生、流行要求高濕與高溫(24~32℃)。在華南,關鍵因素是濕度。不同品種抗病性有差異。在我國,秋芒品種感病強,呂宋品種感病弱。
4.防治
必須控制田間危害,防腐,冷藏,或熱水處理難以獲得高效。采前藥劑防病。一般認為開花期自2/3的花開放起,噴布甲基托布津800倍和氧氯化銅800倍的混合液6~8次,每次間隔10~14d。采后用52~55℃的苯萊特或多菌靈500mg/kg熱液處理15min,能較好地防治貯運期炭疽病。國外報道,采后不用熱水處理,只浸在500mg/kg的苯萊特藥液中1min,便獲得良好防治效果。低溫可暫時抑制病菌生長,推遲3~4d爛果,但芒果對低溫反應敏感,不同品種反應有差異,僅僅冷藏,不易獲得滿意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