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竹緣蝽(NotobitusmontanusHsiao)屬半翅目緣蝽科,我國分布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主要為害剛竹、白夾竹、壽竹、水竹等竹類,偶見取食玉米、小麥。
為害特點成、若蟲吸取竹子幼嫩部分的汁液,使竹筍、嫩竹生長減弱,成竹后各竹節間縮短,竹材硬脆,利用率下降。嚴重時使竹筍死亡,嫩竹枯立。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0-23mm,雄蟲略小。體黑褐色,被灰褐色細毛。頭色較深,前胸背板中、后部及翅色淺。后足腿節粗大,端部2/5處有1枚大刺,大刺前后各有數枚小刺;后足脛節基部向內彎曲。
卵橢圓形,長徑1.8mm,短徑1.2mm左右,淺褐色具銅色光澤。
若蟲初孵幼蟲粉紅色,觸角、足細長;胸小,腹大。老熟若蟲體長15-18mm,體略柔軟,翅芽已明顯,腹部背面第3、4節間和第4、5節間具臭腺孔,橢圓形,略突起。
發生規律1年1代,以成蟲越冬。4月下旬、5月初恢復活動,5月上、中旬產卵,5月中旬出現若蟲,6月下旬開始羽化成蟲,7月底到9月初開始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蟲于晴天中午開始活動,于竹筍上進行補充營養,開始多集中于林緣小筍或早發筍上取食。經10d左右補充營養,成蟲開始交尾。交尾后雌成蟲飛往竹林,在竹葉背面、竹小枝上產卵,少數卵產于竹稈及雜草上,卵塊縱向排列成條狀,2行成人字形。每卵塊有卵20-35粒,少數散產。每雌一生產卵35-80粒。雌蟲產卵后2-4d死于枯枝落葉下,也有少數成蟲繼續進行補充營養,約經半個月死亡。成蟲壽命325-355d。
卵經15-20d孵化,孵化率在90%以上。初孵幼蟲頭向內集中圍在卵殼四周,粉紅色,經3h左右,體略大,變為灰黑色,3-5d分散爬行于竹筍上取食。若蟲多聚集取食。被害竹筍生長衰弱,能成竹者也多矮小;嚴重為害,竹筍死亡,嫩竹枯筍。若蟲經30-55d取食老熟,羽化為成蟲。成蟲需補充營養,部分成蟲經補充營養后,還可以交尾、產卵,孵出幼蟲能正常取食,但終因竹筍成竹,組織老化,食料缺乏,而不能發育為成蟲。成蟲白天活動,晴天尤為活躍,飛翔力強。清晨、夜晚及雨天多陷蔽,活動能力弱,遇驚只能爬行,少飛翔。7月份,竹筍均已成竹,成蟲飛離竹林,陸續群集飛往附近山洞、巖石上,晴天在巖石及附近爬行,遇到驚擾,會群哄飛起,黃昏前,還會群起在半空中環繞或逆風飛翔,極為活躍。7月底至9月初成蟲逐漸隱蔽石縫中、山洞中及干燥可隱身之處越冬。
天敵有黃足獵蝽、紅緣猛獵蝽,捕食若蟲;還有兩種蜘蛛,也捕食若蟲。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及時中耕松土,科學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適當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在成蟲集中區,可用網捕捉成蟲,減少蟲數。
(2)保護與利用天敵。
蟲害始發生以及發生不重時盡量不用農藥,以保護天敵。
(3)藥劑防治。
用90%敵百蟲晶體,或80%敵敵畏乳油3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噴霧,效果良好。
常用藥劑敵百蟲、敵敵畏、馬拉硫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