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3.嚴格接種發菌待料袋冷卻至28℃以下時進行接種。嚴格消毒,無菌操作。接種后室溫保持25℃左右發菌。發菌室要求避光、干燥,注意通風換氣。經過25~30天的培養,菌絲即將走透袋底后,把穴口上的原有菌種塊挖掉,使氧氣透進袋內,加快菌絲生理成熟。然后移入消毒干凈的菇房或野外陰棚出菇。
4.適時開口誘蕾當袋內菌絲紐結,原基形成小菇蕾時,把袋口解開。菇蕾出現快慢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氣溫在12~16℃時,出菇較快。而菌袋開口時間過早會影響出菇量和質量。在管理中不能把水噴到菇體上,特別在氣溫高時,會導致菇體發黃,出現污染雜菌。如果開袋拖延,袋內子實體己長大;也會變成畸形,嚴重的出現萎縮、腐爛。
5.出菇管理措施溫度低于8℃時原基和子實體難以形成,當溫度長到20℃以上時,原基分化子實體迅速生長,但品質下降,小菇蕾停止生長,開始萎縮。長菇期溫度控制在12~18℃。菇房空間濕度保持在85%~95%。濕度太低子實體會萎縮并停止生長,原基干裂不分化。子實體發育階段需要新鮮空氣,菇房要經常通風。通風不良子實體難以正常發育,出現停止生長或萎縮狀,在已萎縮的子實體上再分化出畸形小菇呈樹枝狀,不能發育成正常子實體。若再遇上高溫高濕,則會造成子實體腐爛。因此菇房必須保持良好通風條件。
6.采后覆土再生當第1潮菇采收后,進行菌袋清理,然后逐袋擺放在畦床上。畦床寬1.4~1.5米,長度視場地而定。床面挖10厘米深,橫臥式擺放2袋,四周泥土圍邊。然后用沙壤土覆蓋袋面,覆土厚2厘米,并在床上罩好薄膜。3天后每天揭膜通風1次,每次1~2小時,然后微量噴水。6~8天每天都結合通風噴水,保持畦面濕潤。10天后菇蕾出現。菇蕾出現15天后,子實體即可采收。管理得法每袋可收200~300克。
7.適期采收加工菇蓋張開平整,有光澤新鮮感,孢子尚未彈射時,為采收適期。頭潮菇每袋產量占整個產量70%以上。采收后覆土管理可再長2潮菇。整個生產周期80天左右,生物轉化率達100%。杏鮑菇多以鮮品上市或打冷PE袋包裝、抽空減壓,保鮮運銷;也可以采取鹽漬罐、桶包裝,或加工罐頭出口,還可切成薄片,機械脫水烘干常年應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