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阿克蘇地區實行建園式棗―棉套種的立體種植方式,既促進棗樹幼樹期生長,又能保證套種棉花產量,是提高種植經濟效益的較好栽培模式。
一、栽培指標
1.棉花
適宜品種為中棉35號,平均收獲株數1.1~1.2萬株/667平方米,單株結鈴5.5~6個,單鈴重5.0~5.5克,衣分率38%~40%,霜前花率≥85%,667平方米皮棉產量≥120千克,667平方米收入1200元以上。
2.棗樹
適宜品種為灰棗,667平方米收獲株數111株,3年后平均單株收獲干棗1千克,按當前收購價15元計算,每667平方米可增收1665元。建園式棗一棉套種3年后收益是常規栽培模式的191倍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二、栽培要點
1.棗樹栽培
①棗樹配置方式阿克蘇地區棗樹栽培采用1.5×4米定植模式,每667平方米定植灰棗樹111棵。
②棗樹定植坑要求40×40×60厘米。
③定植坑施基肥要求每個定植坑施腐熟有機肥5千克,與底層土拌勻后再回填熟土。
④灌水棗樹定植后立即澆頭水,以澆透為原則。根據土壤墑情15天內適時澆第2水,確保棗苗成活率在85%以上。棗樹栽植后至棉花澆第1遍水(6月15~20日),一般每隔10~15天溝灌1次。以后結合棉花澆水澆灌棗樹。11月上旬前澆越冬水。
⑤田間管理在澆水或雨后及時中耕松土,保水抑返鹽,滅除田間雜草。5月下旬每株追施尿素100克,促進棗樹開花。6月盛花期隔10天噴1次300倍尿素溶液,噴2~3次。7月上旬幼果期每株追施磷酸二銨0.5千克,促進果實生長;8月下旬幼果開始膨大后噴1次防落素,防止生理性落果。
在棗樹萌發前(4月上旬),在樹體上噴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以消滅越冬蟲、卵。在棗樹生長期,根據蟲情發生動態,在防治適期使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10%氯氰菊酯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棗樹紅蜘蛛;噴施40%速撲殺乳油3000倍防治棗樹蚧殼蟲等害蟲。
越冬前對紅棗樹干進行涂白(配方:水、生石灰、石硫合劑、食鹽的比例為10∶3∶0.5∶0.5),防止凍害和野兔啃食樹皮;根據棗樹根頸部被雪覆蓋皮層易凍死的特點,在地平面以上捆束40厘米高的防寒草帶,可有效提高棗樹越冬成活率。
2.棉花栽培
①合理密植株行距配置采用帶狀栽培模式,采用1.2米寬膜,1膜4行,配置方式為(10+20+50+20+10+60)×9.5厘米,667平方米種植穴數16512穴。
②整地與播種澆好底墑水,棗一棉套種農田均需實行冬灌+春灌兩水制度,確保棗樹定植、棉花播種時墑度適宜。
每667平方米深施農家肥3~4噸,磷酸二銨、尿素25~30千克,鉀肥5千克,深翻30厘米入土,要求田間土層細碎、無大土塊和殘膜,為一播全苗創造條件。
4月5日開始播種,4月20日左右結束。在最佳適播期播種,要求播行筆直,鋪膜平展、壓膜嚴實,覆土均勻,覆土厚度1~1.5厘米,每穴下種2~3粒,膜面清潔,采光面大。
3.田間管理
①定苗棉苗現行齊苗后開始定苗,選留壯苗,淘汰弱苗,培好護脖土。
②中耕定苗后及時中耕,深度15厘米,以利增溫壯根,促苗早發,消滅田間雜草。
③施肥5月中下旬棉花初蕾期,噴施葉面肥1~2次;7月中旬至月8中旬,視棉花長勢噴施磷酸二氫鉀200克+1%尿素溶液3~4次;頭水前機力開溝追施化肥,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千克、尿素25千克。
④灌水堅持“不旱不灌,少量多次”的原則,兼顧棗樹和棉花,棉花灌頭水在6月中旬以后,頭水前揭膜、開溝、追肥,第2水、第3水根據實際情況決定,8月20日必須停水,否則對棗樹生長不利。
⑤化調根據棉花長勢,確定施用縮節胺時間與用量,堅持
“早、輕、勤”的原則。棉花現蕾初期,667平方米用縮節胺0.5~1克輕調;頭水、第2水前667平方米用縮節胺3~5克中調;打頂后7天667平方米用縮節胺6~7克重調。
⑥打頂7月15日左右開始打頂,打去1葉1心;8月下旬打去群尖和無效花蕾。通風透光不良棉田實行推株并壟,促棉花早熟,增加霜前花比例。
①病蟲害防治棉蚜:在進入棉田之前,狠抓越冬寄主防治;進入棉田之后,加強監測,分片挑治,保益控害。
棉薊馬:棉苗現行后立即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防治,時間控制在棉蚜點片危害之前。
棉鈴蟲:堅持綜合防治,做好秋耕冬灌,鏟埂除蛹,田間種好誘集帶,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狠抓第2、第3代棉鈴蟲幼蟲防治。
三、采收
1.棉花吐絮后,嚴格分摘、分曬、分貯、分級銷售制度,禁止異物摻入,提高售花價格。
2.當棗樹掛果成熟后,及時進行采收、曬干、分級,注意防止果實霉爛影響品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