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地處伏牛山余肪的舞鋼市,栽培果樹有著悠久的歷史,品種資源十分豐富,尤以特大早熟豐產優良大棗新品種――巨棗而著稱。并具有耐旱、耐瘠、耐鹽堿、耐酸、抗病、適應性強等特點,倍受廣大果農青睞,給山區群眾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棗樹種植面積達2500畝,而巨棗的種植面積占棗樹總面積的50%,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河灘、平地、山村周圍黃棕壤土、酸性粘土、沙石旱地等栽培。由于氣候適宜,管理得當,樹勢生長良好。
(一)品種特性
該品種果實呈橢圓形或園臺形,長4.5--6厘米,粗4--5.2厘米,平均單果重50克,最大果重100克。果面平整光滑,果皮紫紅色,果肉青白色,核小肉厚(見中心彩面),汁多脆甜,清香可口,品味俱佳。可食率達97%,鮮棗含糖量33%,含酸量0.2%--1.5%,維生素C含量為0.56克/100克。果耐貯運,生食味佳,又是極好的深加工品種。
該品種樹勢中庸,樹冠緊頭面人物,主干枝呈黑褐色,葉片長卵圓形,葉緣鋸齒鈍,葉色濃綠有光澤。乳黃花,每根棗枝吊15--36個花,當地5月上旬初花,5月下旬至6月中旬盛花,花期110天,有效花期85天。9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80--120天。豐產性極好。一般當年栽種當年結果,比蘋果、梨、桃、李等品種提前2--4年掛果。3年生樹株產15公斤,4年生樹株產20公斤,6年生樹株產40公斤,畝產鮮棗4400公斤,比普通大棗增產6--8倍。該品種植株適應性、抗病能力、抗逆性較強,無論山區丘陵、河灘、平原沙地、高原旱地等均可正常生長。并具有耐旱、耐瘠薄、耐鹽堿、耐酸、耐寒耐高溫等特點,能在攝氏度低溫安全越冬,又能在43攝氏度的高溫下正常生長。因此,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并適合短、平、快大面積開發新棗區和老棗區更新換代。
(二)栽培管理
1、合理栽植 在較溫暖和秋雨較多的地區,可以秋植;在較寒冷的地區,以春植為好。栽植密度:株行距2米×3米,畝栽110株。栽植穴以1米見方。穴底填入熟土、有機肥,然后放入棗苗,達到苗正、水足、根順、土實、看行一條線。
2、土、肥、水管理 施肥以果實采收后至上凍前施肥為好。以廄肥、堆肥為主。開溝施放,適當配合化肥效果更佳。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施追肥應掌握在開花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后兩次多施磷、鉀肥,以提高果實膨大和提高品質。追肥后立即灌水,每次水量灌足為宜,隨后淺耕鋤草。
3、整形修剪 樹體整形以主干疏層形和開心形為好。冬剪應早春發芽前為宜,夏剪擬在6--7月份進行。修剪方法主要是短剪主側枝,促發新棗頭,以擴大樹冠。生長較強的棗頭,一般剪除枝量的1/3,同時短短2--3個二次枝;對生長較弱的棗頭一般不宜短剪,利用頂芽優勢,延伸棗頭生長,以平衡樹勢。對競爭枝可視其空間大小留3--4個二次枝短剪,培養結果枝組。要及時疏除重疊枝、交叉枝、密枝和無用的徒長枝,回縮冗長枝,更新衰老枝,以復壯樹勢,對結果以后的大樹,要注意主枝、結果枝的更新和徒長枝的利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