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情況稷山縣陶梁、姚村、南陽、東團、西團及襄汾縣有成片栽培。
植物學特征樹冠圓頭形,樹姿開張,干性較弱,樹勢中庸,樹體中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縱橫裂,裂紋錢,易剝落。棗頭枝褐紅色,年生長量35―75厘米,書間微曲,皮孔中大中多,灰白色。棗股灰褐色,圓錐形或長圓錐形。通常抽生棗吊3―9個,吊長12―19.5厘米。著果較多部位6―12書,花量中,每一花序有單花1―7朵,棗吊有葉1O―15片,葉片小而厚,卵圓形,長3.6―5.4厘米,寬1.7―2.5厘米,先端鈍尖,邊緣鋸齒鈍,基部楔形或圓形,綠色,葉柄長0.2―0.5厘米。
生物學特性40年生植株干高1.2米,干周0.76米,樹高6―8米,枝展5.6―7.8米。棗頭萌發力弱,當年結實力較強。進入結果期較早,較豐產,產量不穩定。40年生單株產鮮棗30―40公斤。在稷山產地4月上旬發芽,5月中旬開花,6月上旬達盛花期,9月上中旬果實成熟,10月中下旬落葉。
經濟性狀果實小,扁倒卵形,縱徑2.7―3.6厘米,橫徑2.3―2.8厘米,單果平均重9.2克,最大單果重14克。果面光滑,皮薄,深紅色,果點小較顯著。梗洼中深中廣,頂凹寬淺。肉厚,白綠色,質致密較脆,味甜,汁中多,鮮棗含糖量33.7%,含酸量0.36%,維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499.7毫克。干棗含糖量74.6%,含酸量2.4%。核小,圓錐形,縱徑1.39―1.99厘米,橫徑0.55―1.02厘米,平均重0.34克,可食部分占果重96.3%。核面粗糙,溝紋淺,先端短而尖,基部稍鈍,含仁率15%,種仁不飽滿。果實品質極上,制干率64%。與駿棗、壺瓶棗、相棗列為山西四大名棗。缺點:果實小,采前落果嚴重,不抗裂果。
栽培要點本品種樹勢中庸,樹體中大,抗病蟲力、抗鹽堿力較弱,易染棗瘋病,適于土壤比較肥沃、澆水方便的地區栽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