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傳統的棗樹生產中,棗樹的栽植一直以放任生長栽培模式,品種的老化和低產出的生產體系已嚴重影響著棗業的發展。我公司全體技術人員經苦心探索,而試驗成功的“矮、密、豐”生產技術,徹底改變了棗樹生產落后的現狀。實踐證明、矮化密植能從根本上解決棗樹進入盛果期晚、產量較低等問題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
1、早果、早豐,果實品質蟲子:矮化品種中華大梨棗具有的特性是新枝掛果能力強,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技術,正是符合這一特性,矮化棗樹的樹矮、冠小通風好;株數多、葉片面積大、光合作用強;有效結果面積大,利于坐果,提早進入盛果期;樹體矮小,消耗少,累積光合產物多,果實大,含糖量高,風味好,商品價值高。
2、樹矮、冠小,便于管理:矮化棗樹栽植后再加入工管理,控制過高生長,采用低小冠樹形。如紡錘形、低干矮冠疏層形、低干開心形等,利用有效土地合理密植,對于整形、噴藥、采收果實等作業都十分方便,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3、根與枝葉距離近,養分運轉快:矮化棗樹的樹冠矮小,枝葉相對少,地下根系與地上枝葉距離短,養分運轉快,周期短,交換快,枝葉少,便于養分集中供應,從而提高了生理功能。
4、樹體大小容易控制:棗樹矮化栽培利用枝芽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和新舊更替的這一特點,使樹體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容易調節平衡,隱芽刺激可萌發棗頭,棗頭經過控制摘心。當年萌生的新枝組當年更新即結果,樹體大小容易控制,并長期保持相對穩定。
矮化密植標準棗園:行距3米、株距2米、畝用苗111株;或行距3米、株距1.5米、畝用苗157株;或行距3米、株距1米、畝定植222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