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立地條件
農2師31團西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北臨庫魯克塔格沙漠,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干旱少雨,多風沙浮塵,溫差大,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0.7℃,生長季平均氣溫26.6℃,最高氣溫43.6℃,最低氣溫-31℃;年平均降水量為34.7~33.6毫米,蒸發量為2408.3~2671.4毫米;相對濕度45%~50%,無霜期182~231天。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在1%以下,土壤pH值8~8.7,總鹽量為0.1%~1%,土壤透氣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差。
二、栽前準備
1.整地設障
沿沙漠邊緣,平整沙丘,林床設計為長6600米,寬220米,四邊建6米寬防風林,對沙漠一側的沙丘要用蘆葦打上網格狀沙障,防止沙丘流動,淹沒防風林及林床。中間縱向建一條寬6米的沙石路,便于今后園地管理。
2.灌溉設施
本次灌溉設計全部采用加壓滴灌,修建3個泵房首部,包括沉淀池、水泵、泵房等,每首部運行面積為46.7公頃。主、分、支干管及毛管的布置;從首部起到滴灌系統中心布置一條主干管,管徑為250厘米;分干管和主干管垂直,分干管管徑為200厘米,支干管和分干管垂直,管徑為160厘米,每隔102米設計2個支干管;用立管引出地面接毛管,毛管和支干管垂直,一個支干管每隔4米行布置地面毛管,用以種植棗樹。另一個支干管每隔1米行布置地面毛管,分布在棗樹行間,用以間種。
3.定植坑
棗樹株行距4×1.5米,定植坑的長×寬×深=40×40×50厘米,防風林株行距2×1米,坑的長×寬×深=40×40×40厘米,挖坑前和挖坑后分別滴透兩次水。每坑準備優質廄肥2千克和表土混和備用。
4.苗木選擇
選擇合格的優質棗樹嫁接苗放入冷庫備用,定植前,用刀片去除嫁接口捆綁的塑料薄膜,對棗苗進行修根,修剪過長、受傷的細根。留干60厘米,剪口用油漆封口,剪除棗苗的二次枝,以方便給棗苗套袋和覆膜;捆好后在定植地外挖浸根池,底部用雙層防雨布鋪墊。將棗苗放入浸根池,用S~誘抗素溶液浸泡1小時,取出放在陰晾處,有失水現象的苗木要先用清水浸泡24小時,用濕布蓋好棗苗備植。防風林樹苗選擇當地的胡楊苗備植。
三、栽植措施
1.栽植時間
本地區適宜棗樹種植時間為4月中下旬,為防止氣溫升高造成苗木提前發芽,苗木存入冷庫保持-3℃和一定的濕度,隨栽隨調。
2.栽植方法
按照設計株行距和栽植點,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法栽種,埋土不能超過嫁接口部位,栽好后將滴灌帶移至根際,并注意要隨栽隨滴水。
3.覆蓋地膜、套袋
為提高種植成活率,用地膜覆蓋樹行,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對栽好的苗木進行套袋,防止風沙打壞新抽生的枝葉,套袋可用8厘米口徑的常壓滴灌帶,先用電鉆在成卷的滴灌帶上打孔,后裁成每條50厘米長,一端用訂書機封口后套住樹體。
4.間作
沙漠地區沒有固沙植被,種植棗樹的同時,在棗樹行間的滴灌帶邊種植羅布麻、飼草、花生、瓜類以增加沙漠的綠色覆蓋率,減少水分的蒸發。
四、幼林撫育
1.水、肥管理
苗木栽植后應及時滴水,4~10月共滴水37次,3~6天輪灌1次。苗木定植完畢按2天及時輪灌,苗木成活后,再按4天輪灌,進入6~8月以后3天輪灌1次,秋后輪灌時間適當延長。
在當年6~8月根據苗木的生長狀況,667平方米投入尿素10~15千克,按輪灌區分3次滴入,增加苗木的生長量,提高苗木的耐旱能力。
2.地面管理
地面固沙確保間種作物成活,利用配置的滴灌帶,及時滴水。對雜草予以保留,冬季時對棗樹行間雜草可以去除。
3.樹體管理
滴水后要扶苗培土,芽體發出后,清晨去除套袋,對發芽慢、生長弱的棗苗再次截干,7~8月為了使苗木木質化,根據苗木的生長狀況,多次摘心。個別結棗樹,除去果實,保持樹體生長。
冬季修剪時,在50厘米位置定干,從整形帶開始,選留1個生長直立、強壯的棗頭作中央領導干,在其下選留3~4個小主枝短截,其余枝疏掉。定干后的第2年,作中心干延長枝用的棗頭,在第1次分枝上80~120厘米處短截,在剪口下留4~6個二次枝,若二次枝健壯,粗度在1.5厘米以上,可留基部1~2個棗股短截,利用棗股上的主芽萌發培養主枝;如二次枝細弱,粗度在1.5厘米以下,可從基部疏除,利用主干上的主芽萌生培養主枝。定植后第3年中心干延長枝剪留40~60厘米,剪口下留2~3個二次枝,二次枝處理方法同上年,定干后4年即可培養成形。
為避免冬季低溫、缺水造成苗木抽干、裂皮等現象,入冬前在樹干基部堆土20厘米高。
本地冬季野兔、鼠啃咬幼樹樹皮嚴重,須在8月適時用葦草、麻繩等材料捆扎幼樹基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