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沾化冬棗,是沾化縣特有的珍稀生物資源,是鮮食品種,一般在10月中旬成熟,比金絲小棗晚熟40天,故稱冬棗。冬棗近蘋果形,單果重20~30克,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營養豐富,品質極佳,可食率達93%。據測定,冬棗富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1995年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近幾年來,沾化冬棗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了國內、國際市場的青睞,市場需求量劇增。
――合理栽植。栽植時間為冬棗苗落葉后至封凍前,或春季萌芽前,但以春季芽萌動期栽為最好。挖好豐產溝、豐產穴,施足底肥,回填表土,然后再挖定植穴。栽植密度為,一般土壤肥沃的地塊,1/15公頃(1畝)可栽56株、111株,土地較瘠薄的鹽堿地可適當密植,如222株、333株等,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整形修剪。冬棗樹是喜光性樹種,適宜疏層形和自然開心形樹形。苗木定植后,根據密度確定定干高度,一般是1/15公頃56~333株,定干高度為70~45厘米;密度越大,定干越矮。當棗頭萌發后長出新芽,保留飽滿新芽4~5個;當新梢長到10~15厘米時,選擇生長健壯、方位均勻的3個棗頭枝作主枝培養,并留出中央干,多余的棗頭摘心。第2年冬季,對中央領導干進行短截,并剪除中干上的二次枝,促發新枝,培養第2層生枝。夏季中干上的新梢長到10~15厘米時,選留兩個方向較好的棗頭枝作第2層主枝,其余棗頭全部摘心,并對第1層主枝拉枝開角,基角為60~70度。第3年再對中干短截,剪除二次枝,促發新芽,培養第3層主枝。夏季再選留一個棗頭枝作為主枝,其余摘心,并將第2層主枝拉枝開角。這樣通過3年的培養,樹形基本定形,為優質、高產、穩產打好基礎。
――加強土肥管理。定植后覆蓋地膜,留出足夠的林帶,合理間作,及時中耕除草,松土保墑。按照施足底肥、分期追肥、定期噴肥的原則實施,基肥宜在新梢停止生長、采果后,即在10月下旬施入為好。基肥施用量一般幼齡樹株施廄肥20千克左右或餅肥2千克,成齡結果樹施廄肥50千克或餅肥3~4千克。
追肥重點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萌芽前,時間掌握在4月上旬,因樹合理追施氮磷鉀肥。二是花前追肥,時間在6月上旬,以追施氮肥為主。三是棗果膨大肥,時間在7月上旬,以追施磷鉀肥為主。另外,自6月上旬至10月中旬,每隔15天噴一次葉面肥,即葉面噴施0.3%的尿素,0.3%磷酸二氫鉀,0.4%硼酸溶液等。
冬棗樹喜歡濕潤的環境,在萌芽前、花前及果實膨大期分別澆一次水,并在花期樹上噴清水,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可于下午5時以后噴,連續2~3次。雨季要注意排水,后期控水。
――促花結果。是冬棗豐產穩產的關健之一,重點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花期采用提高坐果的各種措施,即開甲、環切、摘心、拉枝開角、噴清水、噴施植物生長激素和微量元素,花期放蜂等措施,以提高坐果率。二是從6月上旬至10月中旬,每隔5天噴一次葉面肥料,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并進行疏果,覆草,鋪反光膜或反光杯,摘葉轉果,噴施增色肥,對提高棗果品質有明顯的作用。
――病蟲害防治。病害重點防治棗銹病、炭疽病、褐斑病及黑斑病。萌芽前15天噴40%的福美砷100倍液,芽萌動時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從7月上旬開始,每15天噴一次20%的粉銹寧1000倍液,連續2~3次;落花后至落葉前,每10~15天噴一次殺菌劑,以防治炭疽病、褐斑病。
蟲害主要防治棗癭蚊、棗黏蟲、棗芽象甲、棗龜蠟蚧、棗尺蠖及葉病類害蟲。棗癭蚊一年發生7代,從萌芽期到展葉期,可噴40%的久效磷1000倍液,每7~10天一遍,連續3~4次。棗黏蟲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噴一次藥,以后每代噴一次。棗芽象甲可在6月上旬樹上噴藥。棗龜蠟蚧要抓住若蟲卵孵化至形成蠟質介殼這一時期,及時防治,一旦形成介殼就很難防治。棗尺蠖的防治要在4~6月噴藥,7天一次,連續2~3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