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冬棗,果皮薄,果形美觀,果肉細嫩脆甜,營養豐富,品質極佳,為棗屬中優良的晚熟鮮食品種。積極發展冬棗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1997―1999年,我們圍繞如何提高冬棗的品質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和實踐,總結出了一套技術措施。
一、及時防治病蟲害
防治冬棗樹病蟲害要根據其發生規律和危害特性進行防治。對棗尺蠖、食芽象鼻蟲、棗癭蚊、舞毒蛾等發芽期害蟲的防治要抓一個“早”字,使其構不成危害;對桃小食心蟲、龜蠟蚧等生長期害蟲的防治關鍵是準確地進行預測預報,抓住關鍵時期進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銹病、炭疽病、輪紋病等病害,防治的關鍵是噴藥預防、保護,不給病菌浸染的機會,如一旦感上病菌,根治是比較困難的。
在用藥劑防治病蟲害的同時要注意清潔果園,及時摘除病果、剪除病枝,揀拾病蟲枝葉,集中燒毀;合理修剪,增加棗園通風透光能力。
二、適時開甲、摘心,力保“頭棚棗”
6月中旬,當冬棗樹處于盛花期,即大部分棗吊上開花4―8朵時進行開甲。此時開甲正值花質最好的“頭棚花”盛開,坐果數量多,個頭大,成熟期一致,品質好,商品價值高。開甲時切口寬度為O.3-O.5cm,上下切口寬窄要一致,剝皮時不留殘皮。剝后甲口要涂藥保護,用紙或塑料布包扎,防止水分蒸發,促使其盡早愈合,開甲應在天氣晴朗時進行。
開甲以后,對除主枝延頭外的棗頭、二次枝、棗吊反復進行摘心,促其坐果。
三、疏花疏果,葉面噴肥,減少生理落果
疏花疏果的時間,一般在6月中下旬進行。方法是幼旺樹每1個棗吊留1個果,中庸樹每2個棗吊留1個果,弱樹每3個棗吊留1個果,其余的花、果全部摘除,留果要盡量選留頂花果。疏果越早,生理落果越差,棗果就長得越快,棗果的整齊度高,品質好,產量高。經觀測,采取疏花疏果措施后,生理落果明顯減輕。
試驗表明,實行疏花疏果的冬棗樹,棗吊坐果率是對照的2.4倍。
在疏花疏果的同時,每15天噴1次葉面肥,可塔加樹勢,促進果實發育,尤其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水澆條件較差的棗園。葉面噴肥主要用O.5%的尿素溶液、O.3%的硼砂、O.3%的磷酸二氫鉀等。
四、施用鉀肥,增加棗果含糖量
8月下旬一9月上旬,當棗果進入白熟期時,通過增施鉀肥的辦法,可提高冬棗的含糖量,改善冬棗的品質。具體做法是:葉面噴施O.3%硫酸鉀2次,4%的草木灰浸出液1次,同時每株冬棗樹根施硫酸鉀O.1kg,土壤墑情不好時,每株結合澆水1―2桶,促進根系對肥料的吸收,經儀器測定,增施鉀肥的棗果含糖量比對照平均增加2.3%,效果明顯。
五、防止采前落果
冬棗個頭較大,生長后期迅速膨大,容易造成落果。提早脫落的冬棗,沒有商品價值。為防止落果,可在采前6―8周連噴2遍奈乙酸,多次試驗結果證明,20×10(負6次方)―30×1O(負6次方)的奈乙酸對防止冬棗采前落果有十分顯著的作用,落果率僅為2.3%-2.4%。
六、其它措施
1、果實套袋,可使冬棗皮薄、含糖量增加,免受病蟲危害,不受農藥污染,著色好。
2、采摘病蟲果,運離棗園,集中深埋。
3、分批采摘。由于冬棗坐果期不一致,故應分批采收,可在棗果半紅時采收,避免冬棗過分成熟,不耐貯運。
4、注意采收質量,保留果柄,輕拿輕放。
以上措施要根據冬棗園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