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棗樹是我國獨有的經濟樹種,栽培歷史已超過4000年。其中,冬棗是我國獨有的名貴特產,國外尚無栽培記載。
冬棗最早見于公元1300年元代柳貫的《打棗譜》中。原產于山東沾化縣下洼鎮,即現在的"冬棗之鄉"。1998年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式將其審定命名為"魯北冬棗"。
沾化冬棗形如蘋果,單果重20克左右,果皮赭紅光亮,個大皮薄,果肉脆且細嫩多汁,甘甜清香,色澤艷麗,營養豐富,可食率達93.81%。經北京營養源研究所分析,冬棗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9種氨基酸),總含量為0.985mg/100g,蛋白質1.65%,膳食纖維2.3%,總糖17.3%,黃酮0.26%,煙酸0.87mg/100g,維生素B10.1mg/100g,維生素B22.2mg/100g,維生素C的含量尤為豐富,是金絲小棗Vc含量的20倍,蘋果的Vc含量的70倍,梨Vc含量的100倍,比號稱"維C之王"的中華獼猴桃的Vc含量還要高三倍,有"活維生素C丸"之稱。此外,冬棗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獨含Vb17有防癌之功效,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
一位中央領導品嘗后稱贊冬棗為"天下奇果"。美國俄勒岡大學園藝農學院生命科研所主任鮑伊爾,教授福基高米品嘗后,稱其"世界第一果品"。
冬棗為晚熟品種,一般在9月底-10月底成熟,由于果肉酥脆,糖度高,水分足,保鮮期可達3-4個月,可冷藏至春節前后,進行反季節銷售。
冬棗耐干旱、耐澇、耐瘠薄、耐鹽堿;適應性強、抗病害能力強、抗逆性強、適宜范圍廣,尤其適宜黃河流域沖積平原規模發展。
冬棗投資少,見效快。冬棗密植園按2*3米或*4米種植,當年種植當年見果,第三年進入豐產期,畝產1500-3000斤。2001年冬棗產地收購價格高達30元/公斤,經保鮮儲藏,春節前后市場價格達80元/公斤仍供不應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