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棗是我國特有的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果實中除含有比一般水果高的糖分以及豐富的礦質營養素外,100g鮮果肉中維生素C的含量達到380~600mg,環磷酸腺苷(即cAMP)50~300mg。維生素P的含量為3000mg/100g干重。近年來,作為一種水果,棗已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由于棗的保鮮技術還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廣,以致絕大多數的棗制干銷售。而干棗中的維生素C大多數遭到破壞,每100g果肉中僅含有12~18mg,降低了棗的營養價值。試驗表明,如果能保持果實新鮮,就基本上能夠保持果實的各種營養。棗的保鮮技術為延長鮮棗的加工期和減少雨季腐爛損耗提供了可能。
棗具有高呼吸強度的特性,貯藏環境中易于積累二氧化碳。由于棗對二氧化碳十分敏感,貯藏環境應保持較好的通氣條件,控制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5%。棗果很容易失水,在室溫下3d失重5%,5d就失重8%。當果實失水至果重的5%時,果皮皺縮,失去新鮮狀態,若再繼續失水,則營養物質也會大量損失或被破壞。提供冷藏的條件,控制0℃及90%~95%的相對濕度可將較耐貯藏的品種貯藏2~4個月。
比較耐藏的品種有襄汾園棗、冬棗、蛤蟆棗、臨汾團棗等,太谷壺瓶棗、駿棗、朗棗、板棗等貯藏性較差。棗的貯藏是以延長加工時間的目的時,所選品種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加工適性,如屯屯棗、朗棗、團棗和木棗等。貯藏以鮮食為目的時,選用品種要有上成的鮮食品質,如襄汾園棗、蛤蟆棗、梨棗等。
果實在采收時要盡量避免機械傷害,做到無傷采收,為貯藏提供完好的果實。傳統的“桿打”采收法不適于果實的貯藏。“桿打”采收的果實有8%以上的果實發生機械破傷,這是果實在貯藏中大量腐爛的主要原因。為了減少破傷,在采果時可提前7d向樹上噴灑250~300μL/L乙烯利,3~4d后,在樹下接一漏斗形的布制接果裝置,在此裝置的最低處有一果實出口,輕振樹枝,果實即可跌落到接果裝置中,并隨時經果實出口流入包裝容器,如袋子、筐子等。
用于貯藏的果應有完整的果柄,因為剝落果柄的果實經常從果柄剝落處開始腐爛。用于鮮食的果實,宜在果實達到半紅時采收,成熟度再增加時,貯藏壽命會隨之而縮短。
將采收的果實經嚴格挑選后,每2.5~5.0kg裝入一個塑料袋,塑料薄膜的厚度為0.04~0.07mm。袋子松扎口或打孔,0℃下,即使果實處于較高的濕度環境,同時還不致積累過高的二氧化碳。鈣處理對延長果實的貯藏壽命有良好的作用。在果實采收后及時用2%的氯化鈣溶液浸泡30min,撈出晾干后,裝袋置0℃下貯藏。
貯藏環境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風設施,以保證果實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能隨時排除,以免果實發生二氧化碳傷害。棗果實處于-1℃或更低溫度下時會出現冷害,使果實褐變、變味、表皮無光澤、凹陷等。據報道,山西農業大學采用低壓貯藏技術可將鮮棗保存到春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