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葉點霉病是蘇丹草上常見病害,在我國發生普遍,河北、內蒙等有報道,但為害不重。
癥狀葉斑發生于葉兩面,橢圓形、梭形,直徑2-5mm,中心淡褐色,后病部出現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發生于葉緣或葉尖時,病斑呈半橢圓形和半梭形。
病原PhyllostictasorghimSacc.稱高粱葉點霉,異名高粱莖點霉(PhomainsidiosaTass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葉兩面生,散生,突破表皮,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褐色,膜質,直徑53-169μm;器孢子橢圓形,無色透明,兩端較圓。孢子成熟時有2個油球(偶見3個),大小為3.5-8.8μm×1.4-4.4μm。
發病特點病原菌生長適溫為25-30℃,最高35-40℃,最低10-15℃,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病害發生。7月為盛發期。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2)加強草地管理。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酸性土壤適量施用石灰,使土壤pH值保持在6-7之間;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倒伏;適度放牧,及時收割,收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來年菌源。
(3)藥劑防治。
當日間氣溫達到21-23.7℃時,每10天噴施百菌清、氯苯或放線酮一次。發生嚴重時,每4-5天一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后,再改為每10天一次。
常用藥劑百菌清、氯苯、放線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