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三、育雛
1.溫度:雛鶉出殼至15日齡的喂養屬育雛階段。此時雛鶉只有7~9克重,腹內仍殘留蛋黃未完全吸收。體溫低,十分怕冷。正常體溫38.5℃,比成鶉體溫低3~4℃。所以從孵化室進入育雛室之前,育雛室要先預溫半天。所需溫度為:1~3日齡37~38℃;4~5日齡36~37℃;6~7日齡35~36℃;8~12日齡34~35℃;13~18日齡33~34℃;19~20日齡每天降1℃,直至與室溫相同。
保溫可用保溫傘或紅外線燈。對幼鶉要勤觀察,若幼鶉在熱源周圍分布均勻、采食積極、睡態好(即伸頸、舒腿、展翅)、糞便呈“寶塔”狀,表示溫度適宜;若發現幼鶉遠離熱源、張嘴、挺頸、頻頻飲水、呈不安狀,表示溫度太高;若幾只或十幾只相互擠擁,發出叫聲,不思飲食,嚴重的堆作一團,表示溫度低,要立即調整溫度,否則幼鶉會著涼感冒、拉稀。
2.光照:頭五天可晝夜24小時光照,使幼鶉覓食、飲水均看得見,以后每天14~15小時光照,夜間采用弱光照。光照過強會使性腺發育過早,影響生長。燈高2米,每平方米4瓦,第三周每平方米3瓦。3.喂養:頭五天可用煮熟壓碎的雞蛋拌玉米粉飼喂。每100只幼鶉用3個熟雞蛋,撒在洗干凈的飼料袋或墊布上,任其自由采食。飲水中加入0.001%高錳酸鉀或至水呈淺紅色即可,再加入適量葡萄糖。第六天開始逐漸加入小雞料,到第十天后完全喂小雞料,此時可上食槽(長40厘米、底寬3.5厘米、上寬5.5厘米)。
育雛階段是養鵪鶉的成敗基礎,一定要嚴格把好溫度、光照及飼養管理關。
四、產蛋鶉的飼養
7周齡后的鵪鶉開始配種產蛋,可用產蛋雞料喂飼。
自配產蛋鶉料配方為:玉米50%、豆餅20%、魚粉17%、麥皮8%、骨粉3%、貝殼粉2%。另每百公斤自配料中加入細砂2.5公斤、多種維生素20克、土霉素25克。每只鵪鶉每日喂料約30克。另外要注意保持籠內干燥,把飼槽、水槽懸掛于籠外。產蛋鶉的籠底要向前傾斜,以便所產的蛋自動滾出籠外檔板處,便于拾蛋,避免弄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