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蟾蜍用途
蟾蜍俗稱癩蛤蟆,屬兩棲綱,蟾蜍科,是變溫動物,分布于我國各地。蟾蜍有兩大藥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極其珍貴的中藥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漿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質層表皮。前者可利用鑷子等硬物從蟾蜍體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蛻殼獲得。
2.生活習性、蟾蜍的生活習性主要有“七大”特點:一是抱團性,初春、深秋“抱團”于水中嬉戲;夏季“散團”活動找餌料,水中陸地都有其蹤影;冬初開始長期“抱團”冬眠至初春。二是怕光、喜暗、喜濕;三是白天潛伏于泥土、磚石下及草叢中歇息;四是夜晚頻繁活動,用與身體等長的舌頭飛速卷食蟲類為食;五是最喜在水底淤泥中冬眠,從來不怕缺氧;六是生命力頑強,不怕壓和摔,抗逆力強,不易患病;七是最怕蛇類侵襲。因此,只要掌握其習性,人工養殖容易成功。
3.飼養管理
(1)建場
水源充足處建場,四周建圍墻,墻高0.8米即可,墻基人地0.4米,墻內以光滑為妥,墻角做成圓形,以防蟾蜍挖洞或攀爬逃逸。
(2)建池
場內至少有三個水池,水池總面積占整個場面積的30%左右,分產卵池、孵化池、飼養池。產卵池和孵化池水深不少于30―40厘米,飼養池不少于50厘米。留下70%面積建旱池,種上草木或用磚石搭架洞穴,供蟾蜍活動及棲息。
(3)繁殖
蟾蜍是卵生動物,每年春季當水溫在10度左右時,讓成蟾蜍在產卵池中抱對交配產卵,每平方米內放成婚煉6只,每只雌蟾蜍可產卵3000―8000粒卵。為提高受精率,雌雄比率3:1為宜。水溫10-24度時,經3-6天即可自然孵出小蝌蚪。當雌蟾產卵后,把卵及時撈人孵化池內自然孵化,以免產卵蟾把卵攪亂沉入水底。要事先清除產卵池、孵化池中家雜魚類,以免吃掉卵及蝌蚪。
(4)飼料
蝌蚪的飼料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蝌蚪在水中經2個月左右,逐漸變態成幼蟾蜍,從水中轉到陸地生活,主食螞蟻、蝗蟲、螻蛄、蚊子、蚯蚓及其它昆蟲。深秋時轉入水中冬眠。翌年春季冬眠結束后,食量增加,并能吃食甲完蟲類、飛蛾等。第3年長至成蟾,體重可達75克以上。因此,人工養蟾時可在池子及陸地上點燈誘蟲,也可養殖蚯蚓、黃粉蟲、蛆蟲及堆肥育蟲等多種途徑解決飼料問題。
4.取酥、采衣技術
每隔21―30天可采酥一次。用左手捉住蟾蜍,右手拿夾子夾牢耳后腺,擠出漿狀蟾酥。擠酥時,動作要快,做到輕重適宜。擠酥后的蟾蜍要置無積水處于養數天,以免死亡。擠下的蟾酥用80目網過濾去雜,用手捏成直徑5厘米、厚半厘米圓餅,曬干后即可出售。
蟾蜍每年在生長季節可自然脫蟾衣10次以上。取蟾衣時可將蟾蜍放人桶或缸內,一般以下半夜脫衣為多。蟾蜍有邊脫衣邊吃衣的習性,所以必須守候等待。脫下后的蟾衣應及時攤放在玻璃上曬干,以供藥用。
取蟾酥與采蟾衣有一定矛盾,同一只蟾蜍體上最好只供生產一種產品,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取酥后易對蟾體外表引起損傷,如再脫衣也只能脫下碎衣,價值較低。如采蟾衣后再取酥,則會影響蟾酥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