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藍色和黃色彩貂發病率最高,標準黑貂和其他深色貂也時有發生。該病的特征為淋巴細胞系統性增生、漿細胞普遍性增生、腎小球腎孟腎炎、持續性病毒血癥、動脈炎及肝炎。
該病的發生致使水貂繁殖率低和毛皮品質低劣,嚴重者因免疫系統紊亂,抵抗力下降,繼發其它細菌和病毒感染而死亡,給養貂業造成重大損失。該病在寒冷的初春季節多發,現將筆者于2007年3月初在山東安丘某水貂飼養場診治的1起水貂阿留申病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病情況及臨床癥狀2007年3月6號,安丘某水貂飼養場劉某發現自己飼養的水貂有9只出現排煤焦油樣糞便,渴感劇增,隨后又相繼出現30余只相似的病歷,并且發病水貂大多數是營養不良,體重較輕的貂。劉某感覺可能發生了傳染病,于是向我們求助。在水貂場我們發現病貂精神沉郁,嗜睡,眼球下陷,凝視,被毛無光澤,極度口渴,常在水槽中暴飲,食欲時好時壞;貧血,抓捕時齒齦易出血,可視黏膜蒼白,口腔黏膜、齒釀和軟愕上出現出血和潰瘍,糞便呈煤焦油樣黑色,進行性消瘦,生長緩慢,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個別貂具有神經癥狀,表現抽搐、痙攣、步態蹣跚,共濟失調或后肢麻痹等癥狀。
劉某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就出現水貂繁殖障礙,母貂不發情、空懷、流產、死爛胎、有時產弱仔或新生仔貂死亡率增高;公貂配種能力下降。
(二)病理剖檢變化死貂尸體高度消瘦,多數病例有腹水,表現肝變性或不同程度的腫脹,質地增厚、淤血、呈紅褐色,實質內有小壞死灶;腎腫大,充血,表面散在斑點狀出血,高低不平,腎小球的基膜模糊不清,出現萎縮;脾和淋巴結顯著腫大,呈暗紅色;心臟擴張;肺氣腫、有出血點;腦膜充血。
(三)診斷根據水貂生產率下降、機體瘦弱等臨床癥狀結合解剖病變,我們懷疑是阿留申病。但該病隱性感染較多,臨床癥狀不典型,且易與其它疾病相混淆,現場診斷比較困難,確診須進行實驗室檢查。
1.對流免疫電泳。選貂趾尖用毛細血管采血,分離血清。稱取瓊脂糖0.8克加入50毫升蒸餾水中,水溶煮沸溶化,再加入Tris―巴比妥鈉緩沖液50毫升,趁熱注板,待瓊脂糖凝膠凝固好后打孔,孔徑3毫米、孔距4毫米;將已知標準陰、陽性血清及被檢血清加入到相應的孔內,電泳。在標準陽性血清對照孔與抗原孔之間有明顯的灰白色沉淀線,標準陰性血清對照孔與抗原孔之間無沉淀線時,對照抗原孔和被檢血清孔之間出現灰白色清晰沉淀線。
2.瓊脂擴散反應。用上述同樣瓊脂在玻板上做成瓊脂板,孔徑為3毫米,孔距5毫米。抗原滴入中心孔,抗血清及被檢血清加在四周孔內,然后,放35℃條件下觀察24~28小時。在檢驗用標準陽性血清孔與抗原孔之間出現一條明顯致密的沉淀線時,被檢血清孔與抗原孔之間形成一條沉淀線,個別陽性血清的沉淀線末端向毗鄰被檢血清的抗原側偏彎,被檢血清為陽性。
綜合臨床癥狀,解剖病變和實驗室化驗確診為此次病情為水貂阿留申病。
(四)防治到目前為止,尚無治療水貂阿留申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們對發病貂用干擾素的誘生劑聚肌胞普、多聚肌普酸進行治療,同時應用青霉素、復合維生素B及肝制劑緩解病情。同時用中藥制劑板藍根注射液進行治療,即在大腿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毫升,每日上、下午各1次,同時輔助復合維生素B喂服(每次1片),連用6次。
控制和消滅水貂阿留申病要定期檢疫,嚴格隔離并處理所有病貂,及時淘汰阿留申病陽性貂、隱性帶毒貂,并作好預防接種工作,可用阿留申病毒滅活疫苗,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實行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才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