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病情況
本疫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節多發。水平傳播為主,播散快,流行面廣,病程由幾小時至20多天不等,發病日齡7-30日齡,以6-15日齡的乳鴿最易感染,發病率1%-50%,致死率10%-80%。發病后未死亡者均因消瘦和神經癥狀而成為殘次鴿,被迫淘汰。我們曾用多種抗菌藥(如先鋒霉素、四環素或沙星類藥物等)、抗毛滴蟲藥或抗病毒藥等防治,亦或使用抗雞新城疫高免蛋黃抗體,結合多種維生素防治,但效果不一致,大部分治療效果不顯著。而種鴿則往往表現正常或僅出現個別病鴿。由于病乳鴿死殘率高,可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臨診癥狀
發病后臨診表現不一致。最急性者,無任何癥狀,突然死亡。多數病例,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減食,腳無力、喜臥,進行性消瘦,羽毛生長不良,拉白色、黃色或黃綠色稀糞,發病后期部分病例伴有咳嗽、呼吸發出礙音,或出現歪頭、扭頸等神經癥狀。最終因敗血癥或極度衰竭而死亡。部分鴿群中的少量種鴿則僅出現輕度的呼吸道癥狀,但很少死亡。剖檢病死乳鴿,眼觀病變不大一致,大多數可見消瘦,干腳,胰腺腫大,灰白色壞死灶;肝臟眼觀病變不一,包括由無明顯病變到腫大、淤血、出血、灰黃色的壞死灶,或呈古銅色,或在其表面披有一層較清亮的纖維素性膜;有些病例出現氣囊炎,心包積液,或心肌黃白色絳紋狀壞死;肺郁血,壞死;部分腺胃黏膜增厚,表面粘液增多;腦顱骨腦實質充血、出血;或還伴有鴿痘、念珠菌、毛滴蟲等感染的典型病變。
診斷措施
①細菌學檢查從不同地區的發病乳鴿群中,無菌取病死乳鴿的肝、腦、心血等病料作常規細菌分離,結果分離并鑒定到多株鴿沙門氏桿菌和大腸桿菌。
②病毒分離及鑒定從不同地區的發病乳鴿群中,常規選取病死乳鴿的喉、氣管、肝、胰、脾臟等組織病料,按常規經非免疫雞胚分離并鑒定到5株鴿?型副粘病毒、1株鴿痘病毒。
③其它病原體的檢測在發病乳鴿群中,按常規方法還檢出多株毛滴蟲蟲株、念珠菌菌株和霉菌菌株等。
④實驗室發病試驗將以上分離到的鴿?型副粘病毒,據其對雞胚致死時間及效價篩選出1株病毒,按常規作回規發病試驗,其致病性、臨診特征和剖檢病變與現場相似但輕許多。
⑤血清學檢查曾對不同地區的7個正在發病的種鴿群及乳鴿群隨機采血樣(共70份),分離血清,檢測抗鴿?型副粘病毒抗體,結果為:7個場的種鴿群抗鴿?型副粘病毒抗體均為陽性;而乳鴿群中的抗體水平不一。
防治方法
①及時作好隔離,淘汰和消毒工作。采用鴿?型副粘病毒滅活疫苗或nd?系4-5倍量緊急接種種鴿和后備種鴿;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鴿滴凈或四環素、多種維生素、病毒靈及本所研制的中草藥制劑抗囊疫,連用3-5天。經治療效果跟蹤觀察,在以上處理35-40天后,基本控制了疫情。
②為了更好地預防本病的發生,特別在疫區,除了平時注意加強鴿群的飼養管理,喂以營養充足的飼料、清潔的飲水和優質保健砂,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以提高鴿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同時由于乳鴿生產期短,只能通過提高種鴿的母源抗體和環境衛生水平加以預防。所以必需加強對種鴿和后備鴿群的疫苗的免疫接種,以現場分離毒株制備的滅活疫苗進行現場防治試驗,能較好地預防本病的發生。
小結及體會
近年來,危害養鴿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鴿病主要是傳染性疾病,而非傳染性疾病也有上升的趨勢。其中鴿病毒性傳染病一直是各類鴿病中發生頻率最多,危害性最大的一類傳染病。在國內報道最多的是鴿?型副粘病毒病,其次是鴿痘,較少發生的是鴿腺病毒感染、鴿包涵體肝炎。另外,鴿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也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在國外,除了以上疫病外,還主要有鴿圓環病毒病、鴿皰疹病毒病。目前這二大疫病在歐洲許多鴿群中廣泛傳播,成為危害當地養鴿業的主要疫病。而細菌性疾病(如鴿沙門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真菌病(如曲霉菌病、念珠菌病等)、衣形體病、霉漿體病、寄生蟲病(如毛滴蟲病、球蟲病、蛔蟲病等)以及營養代謝性疾病(如各類維生素缺乏癥、痛風等)和中毒性疾病(如食鹽中毒、黃曲霉毒素中毒、各類藥物中毒等)等對鴿子亦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據現場調查,結合臨診特征、剖檢病變、實驗室的相關初步實驗研究以及有關文獻和前人的科研成果,我們發現引起“乳鴿死亡綜合征”疾病發生和流行的原因很復雜,既有病毒性病原的因素,也可能存在細菌性病原、真菌性病原及其它各種因素,很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鴿?型副粘病毒病、鴿圓環病毒病、鴿皰疹病毒病、鴿沙門氏桿菌病等其中一種或多種疾病,很可能在我省近年來新出現的鴿病發生中起著某種作用,引發本病的主要原因及其發病機理等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研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