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當通過以上方法及其它方式確認貉皮毛成熟后,切不可因數量少而等待日后數量多時剝打貉皮。因為成熟后不及時把皮剝下,會導致皮毛開花(即俗稱的長過了),影響皮質。
剝打貉皮之前,應將所需械具準備齊全,即木椎和木楦,二者缺一不可。之后,即可將打死的貉子剝皮。剝皮的方式應為先從貉的襠部順兩大腿內側挑開,至后腿腳部時剝下腿皮,用繩子或鐵絲拴住一只剝完皮的腿根部,吊于固定的高處。然后,用兩只手拽住已剝下腿后的皮張,用力向下脫皮。操作合理順當的話,30秒則可將皮拽至頭部,用刀稍事削割后,皮張便可取下。
取下皮張后,即可套在木椎上(毛在內、頭在上),用木刀或較鈍的剪刀將皮油刮下(注意不可將皮刮破)。之后,把皮張從木椎上卸下,套在木楦上,并將頭部及四肢固定在木楦上(固定前應酌情把皮張抻拉,以增加長度,一般抻拉幅度掌握在5―7厘米),在日光充足時,晾曬兩個小時左右,便可把皮張取下,將皮張翻過來,使其毛朝外。然后,再次上楦(即二次上板),晾曬數日后,待皮張達到能保存的質量后(鑒別方法為用手撥動兩只耳朵,感覺堅挺、直硬)便可取下,掛在遮光但不陰濕的房間內即可。
在這里,特別提醒初養者或未掌握剝皮技術的養殖戶,切不可圖省事,將皮剝下后,既不上椎,也不上楦,只是掛于室外晾曬。這樣會因內皮處有大量板油,即使皮張看似已晾干,但因這些油的滲透,皮張會一直處于高水(油)分狀態,直到有一天,整個皮張脫毛掉針,整體變質,那時,這張皮也就一文不值了。這樣的事例去年筆者在保定親眼所見,最后,這位養殖戶把本應每張售價350元的皮以每張10元廉價處理掉了,損失近萬元,F在想起來,甚為可惜,可謂前車之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