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發病情況
某個體養殖戶購入3日齡雉雞雛200只,飼養在原肉雞雛舍內,而雞舍沒有徹底消毒處理。至3月齡時有3只雞發病,之后又有21只發病。病雞離群呆立,飲食減少,糞便稀薄,雙腿麻痹分叉,曾用干酵母、氟哌酸和維生素添加劑等拌料,未見好轉,并有4只死亡。
2臨床表現
病雉雞羽毛松亂無光澤,皮膚蒼白、生長發育遲緩,精神委頓,不愿采食,飲水,縮頸低頭,逐漸消瘦,兩肢無力,行走困難,多蹲伏于地,偶爾呈現1只腳伸向前方,另1只腳伸向后方的“劈叉”姿態,頭頸偏向一側。體溫略升高。大便稀薄,呈淡白色。有的病雛雞一側或兩側眼睛失明,瞳孔邊緣不整齊呈鋸齒狀,虹膜消失,眼球呈灰白色。有的病雉雞在頸部、翅膀、大腿外側的羽毛囊腔形成結節及小的腫瘤狀物。
3剖檢變化
病死的雉雞極度消瘦,坐骨神經、腹腔神經叢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為正常的2~3倍,粗細不均,呈灰白色,神經干橫紋消失;肝臟腫大、質脆,見有粟粒大至黃豆大的灰白色瘤,幾個至十幾個。腺胃腫大、增厚、質地堅實、漿膜蒼白,切開后可見粘膜出血或潰瘍。脾臟腫大3倍、表面可見針尖大小或米粒大的腫瘤結節。
4實驗室診斷
4.1細菌學和寄生蟲學檢查
取病死雉雞肝、脾做觸片,染色鏡檢,未見細菌;將肝脾組織接種于麥康凱和營養血瓊脂培養基,37℃培養48h,未見細菌生長,刮取病死鴕鳥腸粘膜及內容物顯微鏡檢查未發現蟲卵和寄生蟲體。
4.2瓊脂擴散試驗
取病雉雞翅下羽毛囊腔結節及腫瘤狀物和血羽于乳缽中研磨后制成10倍乳劑,與雞馬立克氏病陽性血清進行瓊脂擴散試驗,置37℃24h后,羽囊腔乳劑與馬立克氏病陽性血清之間出現了十分清晰的沉淀線,呈陽性反應,而陰性對照孔與陽性血清之間無沉淀線,說明病雉雞感染了馬立克氏病病毒。
5防治措施
將未發病的雉雞轉移至另一消毒好的圈舍,并用馬立克氏病細胞凍結苗對其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原來圈舍進行徹底清掃、消毒,淘汰病弱雉雞;同時繼續在飼料中拌入抗生素藥物和維生素添加劑,10d未見雉雞發病,疫病得到基本控制。
6小結與討論
6.1根據發病情況、病狀、剖檢病變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馬立克氏病,所以應制定出合理的防制措施,控制疫病的發生、傳播。
6.2該雉雞的馬立克氏病發生主要是原肉雞舍沒有徹底消毒所致,因肉雞是馬立克氏病最易感染的雞,種,干燥的羽毛囊中的馬立克氏病病毒幾十天仍具有感染性。另外雉雞抗病力強,養殖戶忽視疫苗的接種也是導致疫病發生的因素,而該群雉雞也沒有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6.3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在養雞業中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一般對本病采取以下措施。
6.3.1孵化時種蛋和孵化器需嚴格消毒,盡可能與其它禽蛋分開孵化。
6.3.2出雛時對雛雉雞應用雞馬立克氏病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6.3.3育雛室在進雛前必須嚴密消毒,對墻壁、地面、天花板及所有用具經清掃后用2%燒堿等消毒液噴犧,封閉門窗甲醛液熏蒸消毒1周以上再使用。
6.3.4雉雞不能與其他雞種同舍或同籠飼料,因雞是馬立克氏病的自然宿主,必須對感染有馬立克氏病的病禽及糞便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消滅傳染源,才能保證養禽業的健康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