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仔豬斷尾后生長特別快,比普通豬增重率高10%,且提前10天至15天出欄。主要的原因:一是仔豬斷尾后,可減少因擺尾而引起的豬群不安,有利于睡眠;二是不易使肛門外露,排出的糞便和尿不會粘尾,拉稀也不會因豬尾擺動而把糞便拋向四處,有利于豬群衛生。豬尾巴經常擺動卷曲,要消耗能量,在集約化或適度規模養豬條件下,常有咬尾致傷現象,擺尾還會影響豬群安穩睡眠,排稀糞的豬更會污染豬身和豬舍,對豬的生長不利。給豬斷尾可避免以上不利影響。仔豬斷尾育肥,是在仔豬出生后7―14天將尾巴距尾巴2.5厘米左右斷掉。
仔豬斷尾育肥的好處為:
1、節省飼料,提高日增重仔豬尾巴的功能是驅趕蚊蠅及同類嬉戲。雖然其作用不大,但豬每天擺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謝能的15%,無形中造成飼料浪費,如果把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積,可提高日增重2%―3%,還可節省飼料。
2、減少咬尾癥咬尾是豬的一種惡癖,原因很復雜,將仔豬斷尾則有效控制該病發生。據統計,咬尾癥在同群中一般可達20%―30%,由于該病的出現,降低了豬的飲食及抗病力,同時極易感染壞死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大大降低豬的生產性能。
3、降低仔豬死亡率仔豬斷尾后,可提高窩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豬有可能無意中壓住仔豬的尾部,令其無法活動,仔豬又無力爭脫,有的造成死亡。有的母豬有惡癖,專噬仔豬尾巴,斷尾后則可避免。
4、改善胴體品質斷尾后豬的肋間脂肪沉積增多,肌纖維變得細膩,咀嚼阻率降低,適口性增強,同時屠宰率提高4%―5%。
仔豬段位的方法有:
1、燒烙斷尾法:將仔豬橫抱,腹部向下,側身站立,將仔豬臀部緊貼欄墻,術者站在通道上,左手將仔豬尾根拉直,右手持已充分預熱的250W彎頭電烙鐵在距尾跟2.5厘米處,稍用力壓下,隨燒烙尾巴被瞬間切斷。
2、鈍鉗夾持斷尾法:術者在仔豬哺乳或飲水時,左手提尾,右手用鈍型鋼絲鉗在距尾根2.5厘米處,連續鉗兩鉗子,兩鉗的距離為0.3~0.5厘米,5~7天之后尾骨組織由于被破壞停止生長而干掉脫落。
3、牛筋繩緊勒法:仔豬出生后7~14天,用浸泡數天的牛筋線蘸消毒液后在距尾根2.5厘米處用力勒緊,待7~12天后自行脫落,達到斷尾目的。此法操作簡便,無任何感染。
4、剪斷法:斷尾時保定好仔豬,消毒術部,再用已消毒的剪刀在距尾根2.5厘米處直接剪斷尾巴,然后用清水沖洗并涂上碘酒或止血劑。此法操作比較麻煩,斷尾后還會出血,涂抹碘酒達不到消毒的目的。有時斷尾的創面結痂后痂皮容易被擦掉造成第二次出血,仔豬相互咬食尾巴引起再度的感染發炎和膿腫。
斷尾注意事項:
1、電烙鐵應充分預熱。只有溫度高,切斷速度才快,應激小。
2、斷尾時不能過分切除,否則因切面大,會大量失血。
3、手術時保定要牢靠,術者下手要準。防止仔豬掙脫烙鐵、鈍鉗和手術剪等觸及豬或人的其他部位,造成損傷。
4、個別受斷尾應激的仔豬要單獨分開飼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