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場出現問題最多的是在妊娠欄與產床數量上,以下公式可以幫助豬場實現正確的設計(按周設計生產單元)。
妊娠欄數量的確定
每周需配種母豬數=全場年產子窩數÷每年52周×配種母豬分娩率。
配種母豬分娩率=實際分娩窩數÷參加配種母豬頭數。
全場年產子窩數=基礎母豬頭數×2~2.2。(2~2.2是指母豬年均產子窩數,在我國北方通常在2以下,各場根據本場實際情況設定。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養豬場,這個數值有的超過2.2)。
妊娠欄每批占用時間約16.5周,豬場的妊娠欄數量就是每周需要的妊娠欄數量×16.5。
產房及產床數量的確定
產房單元數=泌乳期周數+2周。(2周即指母豬提前4天上產床,斷乳后消毒空舍10天,前后合計2周)。
每單元產床數=年產子總窩數÷52周×系數,系數通常取1.1~1.2。(1.1~1.2即指實際上床母豬數在現論值±10%~20%范圍內的變動,如果生產流程管理嚴格,系數可以取1.1或1.1以下)。
豬舍設計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各種功能的豬舍數量不配套,有的豬舍設備緊張甚至不夠用,而有的豬舍設備閑置,使豬群分攤的設備成本升高。另一種問題表現在豬欄或設備設計不合理。如果是限飼欄,240厘米×65厘米為宜,而產床則設計成240厘米×180厘米為宜,條件允許時,寬度可設計為190厘米以上。子豬有了較大的活動空間,成活率及整齊度都比較好。
搞好豬場管理
均衡生產如果不能做到均衡生產,將對豬場欄舍利用率、種公豬的使用及淘汰、豬群轉移、原料用品的采購儲備計劃、出欄計劃等產生嚴重影響。
不能均衡生產的原因各種豬欄數量不匹配,沒有引種計劃,盲目引種,導致集中發情、集中配種,使生產失衡;沒有明確的生產計劃及配種計劃;營養調配不合理,則后備母豬就不能按預期進入生產流程。
接近性成熟的后備母豬對成年種公豬的氣味敏感,這時調換圈舍會對豬群體出現發情有影響,使后備豬不能按預期時間、數量參加配種。配種員配種技術的熟練度對豬也有影響,最常見于更換配種員后,豬的分娩率出現變化,正確的做法是調整配種計劃或提高配種技術水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配種的母豬分娩率普遍低,主要是受高溫熱應激的影響,有時霉菌毒素的影響也在其中。解決的辦法是使用雅士勇口服液,同時添加優質脫霉劑,并適當調整配種計劃,多措并舉,維持均衡生產。除了母豬群的均衡配種,還有育肥豬的均衡生長問題,一個欄內的豬群數量過大,則會使生長均勻性變差,單從生長效應來看,在每個育肥欄內飼養10頭豬是適宜的,每頭豬占位1平方米以上為好。
飼養管理規程豬場要設督查機構,隨時督導工人按即定程序工作并檢查結果,配合適當的獎懲措施,讓規程能得以執行。
母豬記錄卡通過建立母豬記錄卡,管理者可以掌握更多信息,有助于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懷孕母豬的營養管理
懷孕母豬的飼料營養調配懷孕母豬每天需要消化能約為7兆卡,在配種后最初的3周內要降低20%供給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生產性能;根據母豬的采食量確定營養濃度。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霉菌毒素對各種谷物污染的加重,各種谷物種皮的飼用價值急劇下降,在給懷孕母豬飼料調配時易出現飼料能值與纖維素含量不匹配,霉菌毒素含量超標的情況。
妊娠母豬產前減料和提前進產房母豬產前3天減料,并提前3天~7天轉入產房。過早減料會導致母豬背膘損失,使母豬體質變弱,生產時無力,產程延長,產后疲勞及子宮炎、乳房炎比例上升。過早轉入產房會導致產房污染加重,乳豬病情或感染率及流產率增加有所增加。
泌乳母豬的營養管理
泌乳母豬易出現以下問題。
采食不足帶子數8頭~10頭的母豬日采食總量低于6千克。這一現象在夏季更明顯。解決方法在于制定合理的懷孕母豬飼喂方案,產后不要讓母豬暴飲暴食,幫助母豬盡快實現生殖系統復原和體質恢復,可選用雅士勇、阿梅諾、強力拜固舒等含有氨基酸和維生素的產品,消除產道及乳房炎癥(圍產期加藥),解決便秘問題。另外要注意夏季防暑降溫、飼料防霉及霉菌毒素的脫除。
飼料中添加脂肪在泌乳母豬飼料中添加脂肪已被大多數養豬場(戶)認可,但在一些細節上還存在問題。在為產奶量高、帶子多而采食不足的母豬添加脂肪時會收到最好的效果;炎熱季節母豬采食下降時添加脂肪收效也很好;對于患乳房炎或因母豬過肥導致的采食、泌乳下降或帶子數少的母豬則不宜添加脂肪。如果豬群整體采食量很高,僅個別存在問題,則可以進行個別對待。在炎熱季節如果添加脂肪量過高會使母豬出現生理性喘息。
霉菌毒素污染經檢測顯示,有的地區在玉米還沒有收割時即已被霉菌毒素污染,同時眼觀指標非常優秀的玉米子實中霉菌毒素含量也超標,各種糠麩類受霉菌毒素污染更為嚴重。谷物子實宜現用現粉碎,粉碎后當天用完,不要使用玉米糠,適時添加脫霉劑。
非傳染性疾病因素
便秘主要是母豬采食纖維素不足以及電解質少所致。解決方法:添加人工鹽0.5%~1%,電解多維常規量、益生素類,適當增加粗飼料用量,使用優質脫霉劑。
皮膚病引發母豬皮膚病的因素有生物素缺乏導致的鱗屑樣皮膚;鋅缺乏導致的皮膚角化不全,身上掉皮;螨蟲導致的皮膚損傷;赭毒素導致的皮膚斑疹;T2毒素引起的皮膚壞死等。確診后,對癥處理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皮膚病。
肢蹄病主要表現在母豬的骨骼或關節損傷,腿軟無力,蹄部炎癥、蹄裂。發生原因主要有地板光滑、母豬間追斗等導致摔傷;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調或代謝失調導致骨骼疏松或變脆;生物素、鋅等缺乏易致蹄裂,長期或大量使用藥物易消耗大量生物素;各種原因的脫水導致血液黏稠;蹄部供血障礙易致局部壞死性炎癥、創傷性炎癥;母豬年齡過老、蹄趾甲過長易損傷,甚至導致炎癥。
傳染性疫病因素
多種傳染性疫病影響母豬的生長。藍耳病的防控:使用弱毒疫苗才有防控作用,而滅活苗只會增加豬群發病的機會,并增加發病后的嚴重程度,這是由于藍耳病病毒的一個特性決定的―――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也就是說,較低水平的抗體有利于藍耳病病毒的增殖和毒力的加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