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感染引起,以高燒持續不退、呼吸急促、全身發紅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從2006年的5月底開始,地處于中南、華東地區的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廣東、福建等省份的部分豬場,生長育成豬和部分母豬、肉豬相續暴發了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豬高熱病”,該病在2007年春末、夏初在個別地區再度重演,呈蔓延趨勢,造成養殖戶談“熱”色變,不敢補欄,嚴重打擊了養豬積極性。
2007年4月初,廣西玉林市多個鄉鎮不斷有豬反復發熱、高燒不退的病例發生,流行迅猛、死亡率高,按當時情況判斷是“豬高熱病”。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觀察及剖檢變化分析,認為與防疫技術有關,某些養殖場(戶)未嚴格執行免疫程序,防疫不到位是發病主因,而氣候變化、應激反應是誘因。主要傳染源是帶菌母豬和受感染的肉豬,其排出的糞、尿等污染了水源、飼料和環境,加之衛生條件差、消毒不嚴,造成了疫病的區域性擴散。針對病因,我們迅速制定了綜合性防控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1、流行情況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高發季節多在每年的4~9月份,常呈連片發生蔓延的態勢。豬群發病后,呈現“三高”的特點,即:一是發病率高,達40%~80%;二是死亡率高,在20%~80%之間;三是妊娠母豬感染的流產率高達40%,流產胎兒多為死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可在豬群中生存、循環及再次感染。
2、臨床癥狀
該病臨床癥狀常見集中出現呼吸、繁殖及神經系統障礙,病豬體溫升高,可達41℃以上,呼吸困難、皮膚發紅、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中、小豬死后多數耳尖有發紺現象。有的病豬可表現為被毛長而粗亂、關節炎、衰弱、蒼白、黃疸、消瘦等。糞便惡臭,呈算盤子狀,最終癱瘓、衰竭而死。
3、剖檢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肉眼可見淋巴結尤其是腹股溝淺淋巴結顯著腫脹,切面濕潤外翻、內臟淋巴結也明顯腫脹;扁桃體充血;喉頭點狀出血;心臟變形,質地柔軟,心包增厚,渾濁,不透明,心包腔內含有污濁液體,并混有少量纖維蛋白;肺胸膜與肺臟發生粘連,肺臟變化為橡皮肺、花斑肺,也有的肺臟顯著增寬,內有膠凍樣物,氣管、支氣管內有多量的泡沫,腹腔中有大量液體,腎臟腫大,表面密布點狀出血,切面皮質、髓質以及腎盂嚴重出血,膀胱黏膜出血點,脾臟腫大,有出血性梗死。以上病變隨豬的個體差異、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
4、病因分析
(1)“豬高熱病”主要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與多種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導致豬只機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豬只注射疫苗后抗體水平仍然較低,誘發豬瘟、偽狂犬、圓環病毒、豬流感、副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鏈球菌、附紅體、弓形體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加上可能存在的未確診病毒的作用,使大部分發病豬場損失慘重。
(2)在養豬生產過程中,有些養殖場(戶)沒有嚴格執行免疫程序,防疫不到位,達不到有效預防疫病的效果。
(3)沒有嚴格的消毒制度,衛生環境差,通風不良,帶茵、帶毒豬與發病豬在發病早期未及時隔離或淘汰,導致病源入侵并迅速擴散。
(4)對飼養豬只沒有嚴格做到全進全出,尤其是豬販從不同的地區引進仔豬,豬源混雜,極容易造成疫病傳播。
(5)豬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夠健全。由于豬價低,許多豬場為了節約成本,減少了豬群藥物保健、驅蟲和疫苗接種的內容,并使用質量較差的原料,豬群對疾病的抵抗力明顯下降。
(6)免疫抑制因素的干擾,豬群在生長發育不良或應激因素較大的狀態下,其自身的免疫應答能力較弱,如豬藍耳病、豬流感等病毒感染可造成免疫抑制,從而影響接種疫苗免疫抗體的產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