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五)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又叫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發生在出生后幾小時到1周以內(以1~3日齡最為常見)的仔豬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以劇烈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以及迅速脫水為特征。
本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帶菌母豬的糞便污染自身的皮膚與乳頭后,仔豬吮乳或故母豬皮膚時進入腸道引起發病。腹瀉仔豬由糞便排出大量細菌,污染外界環境,通過水、飼料和用具傳染給其他母豬,成為新的傳染源。無季節性,一般在豬場一次流行后,經久不斷,只是發病率與病死率有所下降,一般不會自行消失.
1.臨床癥狀仔豬在出生時體況正常,于12小時后,一窩仔豬突然有1~2頭表現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豬相繼發生腹瀉,糞便為黃色糨糊狀,含有凝乳片。捕捉時,由于掙扎和鳴叫時常由肛門冒出稀糞,機體迅速消瘦、脫水、死亡。
2.病理變化死亡仔豬脫水干瘦,皮膚皺縮,肛門裂開,周圍粘有黃色糞便,顯著的變化是胃腸道粘膜上皮的變性和壞死。胃膨脹,胃內充滿酸臭和凝乳塊,胃底部粘膜潮紅,部分病例有出血斑塊,表面有多量粘液覆蓋。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膨脹,腸壁變薄,充血水腫,腸腔內充滿腥臭的黃色、黃白色稀薄內容物,有時混有血液、凝乳塊和氣泡,其他腸段也出現氣體,粘膜上皮脫落,絨毛袒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切面多汁。
3.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清潔衛生,及時清糞,保持豬床干燥,定期消毒,接產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拭乳頭和乳房,并擠掉乳頭中的少量乳汁,使仔豬盡早吃上初乳。
(2)菌苗預防選用大腸桿菌K88,、K99、987P、F41四價菌苗,初產母豬產前4周、前2周各接種1次,經產母豬于產前2周接種1次。
(3)微生態療法現在生產的微生態制劑有一定療效。最常用的是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制劑,國內近幾年在豬腹瀉防治上已有多種微生態制劑上市,如調痢生(8501)、促菌生等,在吃奶前喂服,使有益菌在腸道暫時定殖,消耗氧氣,促進厭氧菌的生長,有利于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與恢復,可有效地防治腹瀉。應注意的是微生態制劑不能與抗生素同時使用。
(4)藥物治療土霉素、磺胺類(復方新諾明)、氟呱酸等均為敏感藥物。但是,由于長期使用上述藥物,大腸桿菌對其普遍產生了較大的耐藥性,有些菌株能同時耐受多種藥物。因此,為了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建議每隔一段時間(1年或半年)進行l次大腸桿菌藥敏試驗調查,掌握細菌藥敏狀態的變化,減少用藥的盲目性。治療時盡量聯合用藥,或2~3個月輪換用藥,既可提高療效,還能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5)補液可灌服口服補液鹽或通過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
(六)仔豬白痢
病原體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無芽胞、不形成莢膜的短桿菌。該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常用消毒藥和消毒方法即可達到消毒目的。
本病主要發生于7~30日齡仔豬。此病菌常存在于豬的腸道內,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發病。當豬舍衛生不好,環境污染,溫度等條件驟變,母豬的奶汁過稀或過濃,造成仔豬抵抗力降低時,就會發病。此病高度傳染,一窩小豬中有1頭腹瀉,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很快傳播。
1.臨床癥狀腹瀉,排白色、糊狀、腥臭昧稀便,肛門周圍被稀便污染,喜歡鉆進墊草里臥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與飼養管理及治療情況有直接關系。
2.病理變化主要是卡他性胃腸炎。身體消瘦,脫水,皮膚蒼白,肛門及尾根部粘著灰白色帶腥臭的糞便。主要病變位于胃與小腸部分,胃內有少量凝乳塊,粘膜充血、出血、水腫,腸壁菲薄,灰白色半透明,腸粘膜易剝脫,腸內有大量氣體與少量灰白色或黃白色腥臭糞便。
3.防治①與仔豬黃痢相似,治療的同時可以用收斂藥物,可交巢穴注射抗生素。②對懷孕的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③產房的清潔、溫暖和干燥特別重要,要使新生仔豬從免疫良好的母豬上吸取足夠的初乳。
(七)豬水腫病
本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引起,多發生于斷奶后仔豬,常呈地方性流行。又稱豬胃腸水腫病或豬大腸桿菌腸毒血癥。以突然發病,頭部水腫、共濟失調、驚厥和麻痹為特征。該病在臨床上雖然發病率低,但病死率較高,有些病例常來不及治療即死亡,如不做好預防和及時治療,將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本病與一般傳染病不同,有時突然一窩仔豬發病,病程短,病死率高,有時同窩僅有1~2頭發病,其他仔豬輕微或無癥狀;病的發生無明顯季節性,但多發于春秋兩季,以斷奶后不久、營養良好的肥胖仔豬發病較多;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般不會廣泛傳播,只是某些豬場和某些窩個別發生,一般發病率不超過20?,但近年來,據臨床統計有上升趨勢,發病率可高達35%。
1.臨昧癥狀突然發病,精神沉郁,食欲廢絕。病豬眼瞼、頭部、下領間發生水腫,嚴重時可引起全身水腫。病初出現興奮不安,共濟失調,倒地抽搐,四肢呈劃水狀,轉圈、痙攣等神經癥狀;后期臥地不起,騷動不安,嗜睡或昏迷,叫聲嘶啞,眼瞼劇烈腫脹,四肢及兩耳發紫。體表淋巴結明顯腫大,張口呼吸,最后衰竭死亡。
2.病理變化典型的變化在胃壁與腸系膜。胃水腫最常見于大彎部,有時發生于責門部并擴展至食管部與胃底部,有時可見散在的局部性水腫。腸系膜水腫多見于結腸系膜和小腸系膜,水腫液量多且透明,切開呈膠凍狀。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個別病例可見到心肌變性(呈現灰黃色斑紋)和大腦水腫,胸、腹腔積液。
3.防治①迅速改變單一的飼料,停喂蛋白質過高的濃縮飼料,增加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②常消毒,經常沖洗圈舍,保持清潔衛生。③防止飼料應激,仔豬斷奶前后要在飼料中添加抗應激藥物,并要做到限量飼喂,飼料中適當摻入青飼料及麩皮,有條件的豬場最好在斷奶前1周及斷奶后2周給仔豬每頭肌注2毫升組織胺蛋白,效果較佳。④早期應用鹽類瀉劑,如硫酸鎂或硫酸鈉10~15克口服,有腦水腫、顱內壓升高等神經癥狀時,可用5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或20%甘露醇注射液50~100毫升或25%山梨醇注射液50~100毫升靜脈注射。⑤用藥開食后,可在飼料中添加亞硒酸鈉、維生素E和益生素,以促進其消化功能的恢復和調節新陳代謝。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