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9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山東樂陵市:
“以貧服貧”有奔頭
本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王 志
干不了重活兒、種不了地,曾因病致貧的山東樂陵市寨頭堡鄉蓋家村村民石秀英脫貧的出路在哪里?去年,她被聘為村里的養老護理員。她的工作就是“承包”本村的6個貧困戶,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每月能領到352元的工資。這在當地被稱為“以貧服貧”。“以貧服貧”讓石秀英這樣的貧困戶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而被服務對象——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得到了照顧。
“以貧服貧”是樂陵市創造性推出的“公崗扶貧+”辦法。
樂陵市是典型的農業市。通過精準識別,全市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有6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6772戶、12967人。其中,因病因殘致貧的占85%。經過摸排,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近千人,這為實施“公崗扶貧+”提供了人力基礎。
“公崗扶貧+”,即“公崗安置+技能培訓+‘一拖七’養老互助+動態跟蹤”。樂陵市利用有限的就業扶持資金,開發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選聘有勞動能力或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1人最多服務于7個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服務內容主要有孤寡老人照料、家庭清潔、日用品代購、信息溝通、訴求反饋、兒童看護和飲食照料等。
“通俗來說,就是‘崗位托底,勞動脫貧’,聘請有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為其他貧困戶提供生活服務,既能‘扶貧’,又能‘服貧’。”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說。截至目前,樂陵已有211名貧困人員實現公崗脫貧,1100余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得到服務。
不僅在扶貧領域,“以貧服貧”的探索已經延伸至農村社會穩定、兒童安全等領域。樂陵分別設置了養老護理員、公益護工和公益助教3類公益性崗位。養老護理員在生活上照顧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同時,也豐富了精神生活;在社區衛生室安置公益護工,那些生病的空巢老人得到有效照料;設立“四點半學校”公益助教,保障了放學后無人看管的留守兒童的安全。
“‘公崗扶貧+’解決了扶貧工作中的兩個問題:貧困人員自身脫貧問題和農村公益性事業急需大量勞動力問題。對貧困人員來說,變被動接受救助的短期‘補血’為依靠勞動能力獲得穩定收入的長期‘造血’,進而形成脫貧長效機制;對社會來說,補充了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急需的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穩定。”山東德州市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副教授楊明文認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