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昌江:為子孫留下會呼吸的海岸帶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操戈 鄧衛哲
在海南省昌江縣昌化鎮,有這么一群婦女,26年只做一件事,頭頂烈日、肩挑鏟挖,在流動沙丘上種下了338萬株、1.88萬畝的海防林。
昌江地處海南西部,沿海地區曾是海南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每年連續8個月的旱季里,蒸發量是降水量的兩倍多。加之海風影響,流動的沙地上人都站不住,更不用說種樹。
“平日里沙地糊不了口,烈日下燙得站不住腳。”為了糊口,村里的男丁不得不出海或外出討生活。昌江縣林業部門曾多次組織專業人員和承包商嘗試造林,均已失敗告終。
“樹種不活,老板可以走,可世代住在這里的我們卻逃不過風沙之苦。”1992年,原先在此幫承包商種樹謀生的陶鳳交,便聯合村里80多名姐妹承包下了這一造林任務。
狂沙漫天,驕陽似火。多風、流沙、高溫、缺水,是造成樹苗屢種不活的原因。陶鳳交說:“缺水還好,只要不怕辛苦,多挑幾次水就行,就怕大風。”
成活一畝60塊錢的補貼,只夠維持生活。沒錢買種苗,她們就上樹摘木麻黃樹籽自己育苗,3層樓高的樹,這些女人爬起來比男的還溜。由于海邊沒水,育苗場只能建在幾公里外的村邊,每次種樹只能一人一根扁擔挑著100多斤重的樹苗,踩著燙腳的沙子,淺一腳深一腳地走到海邊。
種了死,死了再種,3年多沒種活一棵樹。按照協議種不活是沒有補助,一次次的失敗,讓40多人無奈離開。回想起當年種樹的辛酸,陶鳳交說,“最苦的不是苦和累,也不是掙不到錢,而是忙活了很久,臺風一過,第二天樹苗被埋的找不到影時的絕望,自己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海南省林科所專家幫助下,經過反復試驗,陶鳳交她們摸索出先種野菠蘿固定流沙再種木麻黃的辦法,讓原本極低的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同時配合改良育苗營養袋,通過浸泡幼苗、增加挖坑深度、使用保水劑等辦法,原本白茫茫的沙地上,開始有了點點翠綠。
圖為,昌江海防林前后對比。鄧衛哲 攝
“每個樹坑都要挖60厘米,我們就在鐵鏟把上用紅線做個標記。”雖然成本和勞動強度都加大了,但陶鳳交和姐妹們覺得,只要效果好,付出多少都值得。
看著海邊的木麻黃一天天成長起來,陶鳳交和姐妹們的干勁都越來越足。“有人笑我們傻,沒錢掙還天天干得這么起勁,也有人說一定是拿了政府很多錢。”冷嘲熱諷也無法阻擋她們每天清晨5點出門,太陽落日回家的步伐。
直到2010年,昌江縣全長63.7公里的海防林全部建成合攏,陶鳳交她們的造林任務才告一段落,也結束了19年每天喝涼水,中午吃冷飯、睡工棚的生活。陶鳳交她們親手種下的1.88萬畝木麻黃,占全縣海防林面積的36%。
如今的陶鳳交已由造林轉向補種維護。初春的海南陽光明媚,走在昌江棋子灣的海邊棧道上,陶鳳交指著天際盡頭的海防林自豪地對記者說,“沿著海邊,只要你能看到的樹林都是我們種的!”
2017年,陶鳳交和姐妹們還補種了200多畝海防林,今年計劃著再補種300畝。只要發現有樹木被臺風吹斷,她們都會及時補種,“有周圍的大樹擋風,小苗很好成活,不能等一大片都被毀壞后再種就困難了。”
“雖然我這輩子沒給小孩留下錢,但給了他們一片茂密的海防林。有了這片會呼吸的海防林,住在海邊的人們就不怕了。”雖然對子女有虧欠,但陶鳳交從未后悔,孩子們也都理解支持她。從小跟著媽媽種樹,陶鳳交的小兒子也成為一名造林人。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大財富,綠水青山是多少金錢都買不來的。在過去的五年內,正是在陶鳳交這些造林人的努力下,海南共種植沿海防護林37.1萬畝,為海邊村莊構建了一條綠色生態屏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