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0 作者:佚名 來源:安徽日報
眼下,正是龍蝦苗銷售旺季。“我們合作社平均每天龍蝦苗走量在1萬斤左右,售價為22元一斤。預計到本月底,龍蝦苗銷售總量可達20多萬斤。”廬江縣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保林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稻蝦連作面積新增5000多畝,總面積已超17000畝。
記者從合肥市農委獲悉,通過強化政策引導、示范帶動、科技創新,推動稻漁綜合種養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3.5萬畝,畝均純利潤在3000元左右。
抓示范,發揮標桿效應
今年2月初,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所屬稻漁綜合種養基地躋身首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成為合肥市首個稻漁綜合種養“國字號”示范基地。該合作社在泥河鎮天井村、龍橋鎮夾板村集中連片發展稻蝦連作12000畝,今年又向周邊鄉鎮擴展稻蝦連作5000多畝。
“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資采購、統一銷售服務、統一質量管理、統一品牌打造。”吳保林說,“基地主要是一稻一蝦,即一季水稻一季蝦,平均畝產優質水稻1000斤、蝦苗和成蝦200余斤,扣除土地租金和其他各項投入,每畝純收入2800元。”
“廬江縣是全國產糧大縣、也是安徽水產大縣。2017年全縣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3.8萬畝。根據近期的初步統計,2018年新增面積將超過1萬畝。”廬江縣水產管理辦公室主任朱曉東表示,泥河、龍橋、白湖等鎮境內河流水質優良,且有眾多的圩田,具備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良好條件,生產高品質稻米和龍蝦前景廣闊。
“我市以環巢湖區域為重點,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打造穩產高效、生態循環、特色鮮明的稻漁綜合種養百畝示范點、千畝示范片和萬畝示范區。”合肥市畜牧水產局水產漁政處處長李琪介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長豐造甲、廬江泥河、巢湖烔煬三個稻田養蝦萬畝示范區;示范區內,通過2至3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帶動,形成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發展格局。
抓技術,推廣“六個統一”
稻漁綜合種養是將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構建“稻漁共生互促系統”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具有“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的顯著優勢。
“這種模式帶來生態、經濟雙重效益。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稻蝦連作是常規水稻種植效益的3倍。稻蝦連作還降低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水稻、水產品的綠色安全。”吳保林說,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下,形成“秸稈還田—水草種植—龍蝦養殖—稻草蝦糞肥田—水稻生產”的生態循環,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減少90%和50%以上。
為提升稻漁綜合種養標準化水平,合肥市依托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全市農技推廣部門,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要求,重點對配套水稻種植、水產養殖、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控、田間工程、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積極推廣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投入品、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模式。
“秧苗壯,水管好,一畝能收千斤稻;蝦稻田,共作好,蝦稻產量都很高……”長豐縣下塘鎮龍蝦養殖協會會長趙本文告訴記者,近年來龍蝦養殖技術不斷提升,個頭大、品質好的龍蝦越來越多,市場需求也十分旺盛,龍蝦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龍蝦產量要上去,水稻也要不減產,這就需要建好田間工程。”李琪說,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要嚴格遵循邊溝、魚凼面積不超過10%的比例。相關試驗表明,溝凼面積在10%以內,基本能夠保持單位面積水稻的正常穴數,確保畝產500公斤,而且小龍蝦有足夠的食物來源。
抓扶持,拿出“真金白銀”
稻漁綜合種養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合肥市統籌省級漁業發展專項資金、漁業油價補貼釋放資金和市級現代漁業獎補資金,鼓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各縣(市)財政也安排了稻漁綜合種養專項扶持資金。
去年廬江縣出臺相關獎補政策,重點補助稻蝦連作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和龍頭企業發展。其中對規模稻漁(蝦、蟹、鰍等)綜合種養基地每畝補助200元。除此之外,縣政府在水稻產業提升行動項目中安排200萬專項資金,支持稻漁綜合種養。今年該縣將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300元。
“2017年市、縣、鄉三級財政累計投入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持資金1500余萬元。”李琪表示,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帶動了農民積極參與和工商資本高效投入;預計2018年稻漁綜合種養專項扶持資金將達3000萬元,重點支持示范點、示范片和示范區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行業協會等參與“稻田蝦”、“蝦稻米”知名品牌創建,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較高知名度的稻米和水產品品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