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2 作者:佚名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篩腐殖土。
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大田平床整地。
延壽縣以建設現代農業強縣為目標,按照“穩產業、調結構、保質量、爭效益”的思路,農業經濟持續提效增優。目前,全縣建設生態高產標準農田4.6萬畝,發展設施農業1.4萬畝,打造千畝生態農業高標準示范園區2個;推廣種植綠色食品水稻50萬畝,有機食品水稻1.44萬畝,GAP認證基地面積2.2萬畝,無公害食品113萬畝;“三品一標”認證總量突破79件。2017年,該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全國唯一“中國優質香米之鄉”榮譽稱號。
今年,延壽縣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延壽特色,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調強優勢作物、調優區域布局、調高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加大實施了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推進力度。在加信鎮、安山鄉、壽山鄉和延壽鎮重點實施了農田道路維修、架設輸變電線路、打機電井、新建機耕路等項目,總體建設項目投資2500萬元,目前已經全部完成項目建設內容并交付使用。
農業持續生產能力增強。實施土壤改良提升計劃,全縣增施有機肥面積達100多萬畝;實施標準良田建設面積4.6萬畝,推廣“三減兩增一提升”技術,推廣面積10萬畝,無人機綠色防控面積50萬畝,全縣耕地質量明顯提升;開展化肥減量使用行動。重點推廣深耕深松、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以有機代無機等減肥技術。水稻秸稈還田面積已達到30%以上,玉米秸稈還田面積已達到35%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00萬畝。
今年繼續推進加信鎮2個村生態農業高標準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實施玉河生態高產標準農田項目,延河鎮盤龍村、星光村土地治理項目。實施黃泥河綜合治理工程和3座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完成93.48萬畝“兩區”地塊劃定任務。推廣深松整地、秸稈還田、土壤改良、植保無人機技術,推廣農業機械330臺套。
結構調整明顯加快
延壽縣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突出“穩水稻、增大豆、減玉米、上經濟作物、發展養殖業”的調整策略,推動由單一糧食種植向糧經飼三元結構協調發展轉變,由低效品種向高效品種轉變。
推動種養業區域化布局調整。以螞蜒河和亮珠河兩河流域為重點,建設綠色有機優質水稻生產帶,推動新增糧食產能建設,深入推進糧食“三減兩增一提升”創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和“延壽稻米”產業工程。以南北半山區為重點,加大旱田改造和粗糧、大豆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以5鎮、公路沿線為重點,擴大果蔬基地,打造“延壽”果蔬品牌。以肉雞養殖、東北民豬、巴馬香豬等特色養殖為重點,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發展方向,推進畜禽養殖優勢區域由傳統交通要道、城郊、人口密集區、水源區逐步向土地資源豐富、防疫屏障良好、距離居民較遠的丘陵山區轉移,逐步實現農牧互生型循環農業。
調強經濟作物比重,積極擴大適銷對路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去年,經濟作物生產面積發展到7.5萬畝,其中蔬菜2萬畝,地產果5000畝,“兩瓜”5000畝,馬鈴薯5000畝,小雜糧、小油料1萬畝;全縣發展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37萬畝,200畝以上設施農業園區10個,設施農業年為農民創效益達到5億元以上。
今年繼續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中高端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區域特色效益農業,加快劃定并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穩定水稻、大豆種植面積,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63.14萬畝以上。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壯大農村特色產業。抓好資源精深加工,大作“中國優質香米之鄉”文章,延長價值鏈,在三亞南繁基地繁育30畝“延壽香稻1號”品種,推進延壽香米品牌、延壽大米地理標志區域共享。擴大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積極推廣覆膜田和鴨稻有機稻生產,力爭推廣面積達到3萬畝。
流通體系日趨完善
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強特色農產品市場建設,建設一批農產品流通園區,升級改造重點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斷提升市場功能。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投資建設冷鏈物流、倉儲等農產品物流建設項目。充分發揮“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建商品配送中心、商貿中心、直營店作用,積極推進“百城千鎮縣鄉流通再造工程”,努力構建順暢的商品流通網絡。
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大力推行農超農社對接、連鎖經營、直銷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涉農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生產經營大戶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開展電子商務。積極開展農產品網絡營銷,打造名優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大力推廣“農村商貿綜合服務體”電商模式,構建了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工作網絡。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投資400萬元建設了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云平臺,投資近500萬元建設7個物聯網監控基點8000畝,逐步形成環境、病蟲害、視頻、農技在線、農機服務等田間物聯網系統、電子商務系統、質量追溯系統。去年實現網上交易額2.8億元,其中延壽地產農產品在網上銷售達4800萬元。
品牌農業亮點紛呈
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全力打造全國無轉基因農產品第一縣。
嚴把檢測關,對全縣82家種子經銷業戶進行了“拉網式”和“地毯式”排查,對經銷的品種多種方式抽查樣品檢測未發現一粒轉基因種子,檢測率達到100%;同時,制定了轉基因作物種植處置預案,對三大作物種植田進行抽樣檢測,確保發現一塊,打掉一塊,不留后患。
延壽縣近年來加大了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力度,把樹品牌、創名牌作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抓手,通過制定政策、優化環境、培育主體、整合資源,促進了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快速發展。到2017年底,全縣已注冊農產品商標258件。其中,獲得著名商標稱號的有12件,獲得名牌認定的有5件,亮珠牌大米等獲得全省名牌產品稱號,鴻源食品等獲得哈爾濱市名牌產品稱號。目前,全縣已有3個農產品通過產地標記產品認定,76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