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8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一直是各地脫貧攻堅的“老大難”問題,廣西鳳山縣先行先試,通過強化頂層設計,突破發展瓶頸等措施,全縣98個村(社區)實現了集體經濟全覆蓋、穩收入、全達標。2017年以來,鳳山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量近900萬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8萬元以上。
構建“三個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即構建責任落實體系,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親自抓,形成黨委政府牽頭抓總、組織部門具體負責、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鄉村具體落實的責任體系;構建工作制度體系,出臺村民合作社1+5運行管理制度和3項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合作社運行和資金監管,積極防范各類風險;構建組織保障體系,在選配懂經濟、會經營的能人充實村“兩委”班子的基礎上,向每個村派駐一支不少于5人的脫貧攻堅專業工作隊全脫產駐村。“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列入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并與駐村專業工作隊工作成效考核、績效獎勵掛鉤。”鳳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施展介紹,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重點要有人力支持,選派駐村工作隊能有效解決村級工作人力不足、素質和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
力促“三個覆蓋”,突破發展瓶頸。即資金安排全覆蓋,整合上級補助資金、歷年結余資金、部門扶持資金、縣級財政資金以及社會幫扶資金共計7300萬元,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本金,按照貧困村100萬元、非貧困村50萬元的標準安排,為每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本錢”;項目下放全覆蓋,把分散在扶貧、發改、財政等部門的小型惠民基礎設施項目,按同類項目技術、補助、監管、驗收、審計“五統一”下放到村一級實施;扶貧產業全覆蓋,在脫貧攻堅中重點培育了核桃、桑蠶、百香果、核桃雞等“五長五短”扶貧產業,覆蓋全縣98個村(社區),為村民合作社融入產業、創造利潤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該縣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培育了年產3000萬羽、產值30億元的林下養殖核桃雞產業,村民合作社通過資金入股產生8%的固定收益。同時政府融資在每個村建設2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其基礎設施劃歸村集體作為資產入股,村民合作社從每只雞的養殖利潤中分紅2元錢。
推行“三種模式”,確保多元收入。“我們按照優先保兜底、確保全覆蓋、推動多元化、增強穩定性的思路,成功探索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三種模式。”鳳山縣委書記廖錦成說,鳳山探索的“入股搭車”“村辦項目”“自辦產業”三種模式,實現了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全覆蓋、全達標。“入股搭車”模式就是要讓所有村、社區都有8萬元和4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縣里面給每個村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對本村有優質項目的,則投入本村項目,暫時沒有優質項目的,則入股全縣扶貧產業鏈搭車發展,避免資金閑置浪費。如全縣有96個村(社區)通過入股參與了林下養殖核桃雞產業鏈,每年按入股資金的8%分紅,貧困村分紅8萬元,非貧困村分紅4萬元,實現了兜底收入。
“村辦項目”模式,就是通過村“兩委”組織實施項目增收集體經濟收入。“去年我們村兩委組織實施了兩條屯級道路硬化工程,獲得村集體經濟收入2.36萬元。”鳳山縣長洲鎮郎里村黨支部書記廖熙煥介紹說,項目下放到村“兩委”實施,不僅項目工程的進度、質量得到保障,而且群眾參與施工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群眾對“村辦項目”工作非常滿意。現在村里面不僅有錢辦事了,而且黨支部的威信也樹立起來,群眾的力量也聚起來了。2017年,全縣98個村(社區)通過“村辦項目”實現集體經濟收益共196萬元。“村辦項目”使村黨組織的組織力進一步增強、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增加。
“自辦產業”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惠民扶持政策發展特色產業促集體經濟多元化。鳳山縣出臺脫貧攻堅扶持激勵政策,對禽畜養殖、特色水果、高山蔬菜、山茶油等特色產業進行扶持補貼,同時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帶動,激發了各村自辦產業的積極性。如中亭村村民合作社種植百香果521畝,獲政策性補貼52.1萬元,熟果由龍頭企業保價回收,2017年村民合作社通過種植百香果給村集體分紅8.8萬元。2017年以來,全縣各村、社區通過“自辦產業”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8萬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