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1 作者:佚名 來源:聊城日報
在北京奮斗多年事業有成,卻拋開外地逐漸壯大的企業,毅然決然回到老家莘縣妹冢鎮宋莊村,村黨支部書記宋學龍的事跡至今令人感慨。
時間回溯到2018年2月6日,宋莊村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這天。雖是嚴冬臘月,宋莊村辦公室院內卻暖意融融、熱鬧非凡,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述說著宋莊村一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平整了,村辦公室成了二層小樓,一座座高標準蔬菜大棚崛地而起……
最終投票結果出來了,宋學龍以高票當選宋莊村村委主任,實現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委主任“一肩挑”。“學龍今年給村里修路、建棚、蓋辦公室……干了這么多事兒,不選他一票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宋莊村村民宋占杰激動地說。
宋學龍出生于宋莊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父親是深得群眾信任和黨組織認可的老支書,1996年,二十出頭的他不甘于農村環境的束縛,不滿足于安逸的農村生活,滿腔熱血、壯志未酬,于是他下決心要改變自己的前途命運,要去大城市闖出一條致富之路,再回鄉帶領村民們脫貧奔小康,在當年的中秋節前夕他毅然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成了名副其實“北漂”。
“創業艱難百戰多”,宋學龍剛到北京從一名貨車司機干起,起早貪黑,不怕吃苦,向老師傅們用心學習,虛心請教。經過近二十年的打拼,他慢慢從一名貨車司機變成有了一輛運輸車的老板,再變成有了一家物流運輸公司的農民企業家,真正以努力奮斗換回了豐厚的回報,宋學龍說:“正是回鄉創業,與村民們共赴小康的念想給了我在北京頑強拼搏的動力。”
用宋學龍的話說,“回鄉創業,就是要帶著大家伙共同致富”。“要想富,先修路”,宋莊村位于妹冢鎮東北角落,地處偏僻,交通落后。“出不去,也進不來”是宋莊村村民對自己村里道路最貼切的形容,不管是主干道路還是生產路,都溝溝坎坎、坑坑洼洼,下雨之后更是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對此,宋學龍想辦法、找渠道、解問題,最終建成了5米寬、3.95公里長的水泥路。
2017年初,宋學龍積極響應妹冢鎮黨委建設高標準蔬菜大棚基地號召,帶領黨員干部們不畏艱辛、勇于開拓,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流轉土地、建設大棚,并創新運營“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成立“莘縣尚君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莘縣西南天地置業有限公司”展開合作,選取高精端良種統一規模、統一購置、統一種植,并與農戶簽訂蔬菜銷售合同,制定最低保護價,保護農戶切身利益,為種植戶發展蔬菜大棚提供了一條更加便捷,更加實惠的道路,從而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截至目前,宋莊村已順利流轉出土地近300畝,新建冬暖式大棚26個,大拱棚10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基地、生態農業示范園規模已經基本形成。
“2018年,宋莊村將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計劃再流轉土地100畝,建設育苗棚6個、蔬菜監測站一處,提高蔬菜質量,促進宋莊村農業再上新臺階。”宋學龍躊躇滿志地說。
春暖花開的時節,2017年度妹冢鎮村莊綜合評比中宋莊村在65個村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獎金9000元、黨建扶貧資金30萬元。拿著沉甸甸的獎金,宋學龍激動地說:“這成績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鄉親們對我的信任。今后我一定再接再厲,繼續為構建和諧美麗的新宋莊貢獻一份力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