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2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2日電題:新疆伊犁河畔:小村里有個大河守望者
新華社記者胡虎虎、關俏俏
春雨洗過的伊犁河谷,草木勃發,生機無限。河谷林間小道稍顯泥濘,56歲的護林員喀德爾江·厄勒哈木堅牽出馬匹,扶鞍而上,一頭扎進這片林海,開始了一天的巡護。25年如一日,未曾間斷。
伊犁河是流經我國新疆的國際河流之一,在我國境內綿延495公里后奔騰西去。喀德爾江家住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種羊場托海依村,緊鄰大河。村旁是國家生態公益林,面積約為18000畝,一座名副其實的生態樂園。
喀德爾江對日前來這里采訪的記者說,他熟悉這里的每一條路,身為護林員,他的職責只有一個,就是守住這片林子。
這位老護林員口中的路,大多是他在巡邏時趟出來的。鉆進林子,就被草木包圍,視野受限,喀德爾江在勸阻不法行為時,主要靠的是聽聲尋人。稍有聲響,他就騎著馬兒,像戰士一樣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踏去。
大部分時間都是孤身巡邏,但喀德爾江總是穿戴整潔,外套的左胸和右臂處,掛著“國家生態公益林管護”標識。定點巡邏、發現情況、及時上報,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在他眼里,這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輕描淡寫間,將心酸和不易隱藏于心。
喀德爾江告訴記者,在他剛從事護林工作的那些年,村民生態環保意識淡薄。挨罵、爭執,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化解矛盾中度過的。他說:“10多年前,還碰到過打野雞的人,連人帶槍,我把他們交給了派出所。”
喀德爾江說,以前這里面住著二三十戶牧民。隨著退牧還林(草)的實施,牧民陸續搬離,從2008年開始,林區就不允許打草了,尤其是在有新樹苗的地方。樹林日漸茂密,有些地方甚至“阻斷”了他的巡邏道路。
除了越發茂盛的樹木,讓喀德爾江由衷高興的還有這里的人。今年3月,村里一處農田著火,危及林區,60多位村民前來幫忙,集體滅火成功。他說,最近三四年來,護林的人多了,不管是種地的、放羊的,大伙兒都會幫忙在林子轉轉。
喀德爾江的巡邏之路越走越不孤單了。去年4月,托海依村設立了“河長”,還組建了村民“馬背護河隊”。村級“河長”坎吉別克·木哈買爾說:“保護伊犁河和公益林,都是我們的任務。”
“馬背護河隊”成員以村民為主,多的時候超過30人,他們分成小隊沿著流經本村的8公里河道巡邏。喀德爾江說:“在和隊員們一起巡邏時,我的底氣更足了。”半個月前,縣林業局還為他配發了新的巡邏摩托車,徒步巡邏徹底成了歷史。
還是那片林海,喀德爾江仍舊敬業如初,“好好干4年,再退休”。如今,新的技術已開始接管這片公益林,衛星監控、視頻信息平臺、航空防護,這些科技成了伊犁河流域護林員們的得力助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