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7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春暖花開,走進云南省硯山縣維摩彝族鄉,挖機聲轟鳴,整地、打塘緊張有序,一處處凝心聚力、苦干實干的脫貧攻堅場景令人感奮,一條綠色脫貧之路正在山鄉大地鋪展。
傾心幫扶,激發動力,點燃脫貧信心
長期以來,維摩鄉農民“在石頭縫里搞飯吃”,全鄉巖溶石山面積高達83%,目前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81戶7559人。
石旮旯里如何蹚出一條脫貧路?
2015年秋天,云南省林業廳掛鉤幫扶維摩鄉脫貧攻堅。然而,貧困群眾并沒有緊緊跟上。林業廳巡視員劉一丹說:“要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群眾改變安貧守舊、等待依賴的觀念,更主要的是‘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
林業廳廳長任治忠介紹,林業廳黨組成員帶頭,一次次走進發展落后的村子、貧困的人家,深入調研,與當地黨委、政府形成共識:最關鍵的是改變基礎設施差,產業單一弱小特色不足的現狀。11名駐村工作隊員敲開貧困戶低矮破舊的門房,了解貧困情況、分析致貧原因,與貧困群眾交心,消除群眾心中的疑慮。
扶貧先扶智。駐村工作隊員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先后動員5名初中輟學學生返校讀書、13名初高中畢業生到省林業高級技工學校免費學習電腦、汽車修理等實用技術。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省林科院、林技校專家到田間地頭,給農戶進行核桃、花椒等種植管護培訓。越來越多的群眾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被激發了。
擠出資金突破基礎設施瓶頸。林業廳先后5次劃撥非林業項目幫扶資金1125萬元,用于全鄉陣地建設、道路、飲水、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群眾嘗到了甜頭,但維摩鄉產業小、散、弱,貧困戶缺乏穩定增收來源,這些問題仍是脫貧攻堅難啃的骨頭。
因地制宜,創新機制,強壯富民產業
越是任務艱巨,越要科學精準施策。
林業廳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組奔忙在山間地頭,摸清了10個行政村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林業行業優勢和當地資源優勢發展林產業,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的雙贏,被確定為主攻方向。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作為主導產業。
“駐村工作隊員與貧困戶交心算賬,定發展項目,幫助成立合作社,逐步讓群眾看到產業發展的希望!背幧娇h委副書記、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付兆雯說,要讓產業形成規模,產生效益,還必須創新發展模式,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
多種充滿生機的產業發展模式如雨后春筍在山鄉拔節。以“公司+貧困戶+基地”模式,幕菲勒村建起了2000畝連片紅蜜桃種植基地。正在地里打工的羅常生說:“我們夫妻倆一年下來工資收入就是6萬多元,我家的7畝地流轉給公司,一年又有5600元的租金,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連接在一條條特色產業鏈上,學技術、增能力,告別等靠要的惰性,鼓起擺脫貧困的干勁。鄉黨委書記蔣躍超深有感觸地說:“這么干,貧困群眾脫貧大有希望!
除了發展產業,林業廳在維摩鄉安排實施營造林7.9萬畝,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30.5萬畝,每年補償318.2萬元,同時選聘生態護林員307人,其中貧困人口282人,維摩鄉逐步走上綠色發展、生態脫貧之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