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3 作者:佚名 來源:安徽日報
“黨的政策就是好,各種扶貧都在搞。你在家里想創業,無息貸款真不少。教育扶貧政策好,貧窮學生幫得到;健康扶貧搞得好,人的身體很重要……”快板一敲,黨的聲音傳進千家萬戶,走進安徽省舒城縣農村,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被唱在嘴上、刷在墻上,落到了干群行動上。
舒城縣地處大別山區,貧困人口老守田園、安土重遷、小富即安思想較重,部分貧困戶“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脫貧致富動力不足,成為“縣摘帽”短板。該縣領導表示,黨委政府除了找準產業發展的支點,打牢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增強群眾“靠自己骨頭長肉”的意識。
對此,近年來該縣著力開展“人窮志不窮、脫貧靠自身”自立自強行動,在全縣廣泛開展“政策、勵志、感恩、科技知識、文明禮儀”五大教育。發揮專家、干部、群眾三支隊伍作用,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隊”,宣講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和政策舉措;在群眾中挖掘選樹一批自立自強、發展產業、實現脫貧的先進典型,組織他們深入群眾現身說法,講述自身脫貧致富事跡和心路歷程,鼓勵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舉辦群眾講習班、農民夜校等,通過今昔對比、縱向比較,利用看短片、講故事、談感悟等形式,讓群眾珍惜所得到的幫助和照顧,激發情感,引導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圍繞“村有發展產業、戶有致富項目、人有脫貧技能”目標,采取與職業學校聯辦、到鄉鎮辦班、自行辦理等方式開展集中培訓,有針對性的開展科技知識培訓,幫助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積極配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群眾文明禮儀知識教育,培樹文明鄉風,養成勤儉節約清潔衛生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的好習慣,形成尊老愛幼文明健康遵紀守法的新風尚。
對標落實五大教育上,各鄉鎮結合實際,創新形式,把鄉村大舞臺作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
千人橋鎮開展“脫貧光榮戶?最美幫扶人”評選活動,在全鎮范圍內評選出50名“脫貧光榮戶”和18名“最美幫扶人”,并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群眾學先進、懂感恩、爭脫貧。
城關鎮通過“板凳會”“屋場會” 形式,干群同坐一條凳,同喝一壺茶,拉家常、聽訴求的方式,詳細宣講各項扶貧政策、惠農條款。截至目前,全鎮已開展100多場這樣的板凳會,參與群眾達1600多人。
百神廟鎮鄭圩村“文化墻”成為政策明白墻、脫貧之星光榮墻、文明鄉風教育墻,村民發揮書法、繪畫等一技之長,將十九大精神、法律法規、文明禮儀等內容以生動的漫畫形式“映”在墻上,繪制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河棚鎮把宣講活動與文藝演出結合起來,開展“知感恩、揚孝道、遵法紀、贏自尊”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基層文藝骨干、鄉土能人把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政策通過演講、廬劇、黃梅戲等藝術形式表達出來,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五大教育’實施后,老百姓的話更好說了,我們干工作更順了。”干汊河鎮復原村的村兩委談五大教育實施以來的變化。
該縣干汊河鎮復元村原有一條坑坑洼洼通組砂石路,寬僅3.5米,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不久前在村兩委積極努力下爭取到了通組道路拓寬建設項目,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占用部分群眾的田地,難于協調解決,導致工程施工一度陷入困難。“這是一條便民路,也是黨和政府要幫俺們貧困群眾修的致富路,我不能要補償。”貧困戶戴祥平主動站出來表態,在他的帶動下,戴祥松、張保文、戴祥中、張保武等村民紛紛提出自愿獻地,不要一分錢補償,主動配合村兩委修路。村兩委介紹,這條交通要道建成后,受益的不光是貧苦戶,還將惠及該村5個村民組1000余名群眾,有效帶動村里經濟發展,助推村民脫貧致富。
貧困戶主動“摘窮帽”的意識也更強烈了。
同是干汊河鎮的貧苦戶戴開銀,早前妻子遇車禍身亡,下有一對兒女要撫養,上有老人要照顧,村里和幫扶單位根據他平時對機械維修的愛好和特長,安排他去縣里參加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班學習,并幫他介紹汽車修理師傅。戴開銀抓住學習機會,通過努力,學會了汽車維修技術,獲得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家庭生活困難情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莊稼人憨厚,說不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話來,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心是實實在在的。在2017年該村的貧困戶評議會上,老戴就主動要求脫貧。問他為什么這么急就申請了脫貧,他咧著嘴自信的說,我有手藝了,不怕窮了。
河棚鎮的郭其穩、劉全蘭夫婦雙雙患有殘疾,但靠著兩雙勤勞的手,建起了茶葉加工坊,現在逢人就說:“政府給我們享受了產業扶貧政策,扶貧專干經常鼓勵我們自強自立,我們雖然有殘疾,但自己也要努力”。
扶貧,扶出和氣,扶出自信,扶出志氣。自五大教育開展以來,不少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0.9萬人降至目前的3.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44%降至4.19%。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