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4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日報
全區105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市、區)均確定了“5+2”特色產業,5000個貧困村確定了“3+1”特色產業;
2017年,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園)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超過10萬戶,示范區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當地其他農村居民提高20%以上;
2016年和2017年,廣西有近100萬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實現穩定脫貧……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立足資源稟賦,廣西自治區區堅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產業,基本構建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產業扶貧逐漸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打響了一場場脫貧攻堅的硬仗。
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對脫貧攻堅高度關注,多次帶頭深入貧困地區調研,檢查指導工作。《廣西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明確了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實施的工作機制,各單位“一把手”是本單位脫貧攻堅任務的第一責任人。
《關于加快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村民合作社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扶持的指導意見》……廣西產業扶貧出臺政策之多、覆蓋范圍之廣、支持力度之大可謂“空前”,成為強有力的支撐骨干。
自治區拿出了真金白銀,2017年下達市縣扶貧資金169.46億元(含政府債券),其中有35.92億元用于產業扶貧支出。
各地在產業扶貧方面也下了“血本”。2017年,南寧市投入產業扶貧財政資金10.83億元,百色市投入3.65億元,都安瑤族自治縣投入1.84億元,大新縣投入1.8億元,上林縣投入1.6億元,興業縣投入1.5億元,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我們給貧困戶提供擔保,方便他們向銀行借錢入股。公司給貧困戶入股本金8%的年度分紅。”大新縣利農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目前,該養豬場直接扶持貧困戶600戶,年戶均增收4000元。還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生豬健康養殖和相關產業,增收250萬元。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自治區農業廳加強指導和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生產托管等龍頭帶貧模式,讓廣大貧困群眾分享更多產業發展紅利,一批扶貧“龍頭”逐漸成為帶動脫貧的“火車頭”。
為培育更多“火車頭”,2017年,廣西啟動“千企扶千村”活動,建立了3000多家企業的企業庫、5000多名產業技術專家的專家庫、500多個產業扶貧項目的項目庫。自治區農業廳和投資促進局聯合開展“精準招商百日行動”“加快推進項目實施百日行動”等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一批強優企業及項目落戶貧困村。54個貧困縣共簽約項目75個,總投資額達159.7億元,“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貧困戶受益”效果日益顯現。
“今天學到的知識對我養魚太有用了,消除了我許多疑惑。”參加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后,融安縣長安鎮泗朗村貧困戶張子益非常興奮。
融安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養殖技術員龍望朝說,他們經常開辦技術培訓班,向當地群眾講解土雞、生豬、田螺等養殖技巧,廣受歡迎,“培訓班常常座無虛席”。
善用科技,事半功倍。2017年,全區選聘2959名科技特派員,組成21個產業科技服務團隊,科技服務覆蓋全區所有貧困村,指導建設農林科技示范基地4943個。持續開展“春季脫貧大行動”和“秋冬季大培訓”,培訓貧困群眾37.5萬人次。
盡管成效喜人,但廣西自治區產業扶貧中還面臨貧困戶自主發展能力不足、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依賴思想和觀望心態嚴重等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下一步,我們要強化政策措施落地,樹立市場經濟思維,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將廣西豐富獨特的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增收。”自治區農業廳負責人表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