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借貸糾紛、房地扯皮、面子之爭”成為如今農村三大新矛盾,如何有效治理鄉村、化解矛盾?湖南省邵東縣水東江鎮敬愛村72歲農民佘眉初自掏腰包,在湖南農村率先自費開辦普法課堂,法律專家紛紛前來講課釋惑——
農村三大新矛盾如何依法化解
▲敬愛村農村普法課堂正在講解“如何依法處理借貸糾紛”。
申文杰和佘眉初為佘大姐仔細講解借條規范問題。
本報記者 張振中 文/圖
今年4月底,湖南省邵東縣水東江鎮敬愛村的佘大姐還心急如焚,她幾年前借出去的15萬元錢打了水漂,不僅錢沒拿到,借款人都沒了影蹤。
急盼還款的她找到本村的佘眉初老人,因為72歲的佘眉初今年在村里自費創辦了農村普法課堂,法律專家紛紛前來講課解惑。邵東縣司法局副局長申文杰為她細心講解如何依法追債。雖然錢還沒有拿到,但佘大姐感覺法理明了,維權道路通了。
借貸甚至高利貸糾紛在農村有愈演愈烈之勢,它和房地扯皮、面子之爭成為如今農村三大新矛盾。矛盾越多,上訪難以避免,如何將矛盾及時在第一線化解,這成了鄉村有效治理的關鍵。
“糾紛在哪里,普法就該跟到哪里;矛盾在哪里,善于化解矛盾的調解能手就要到哪里!鄙蹡|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尹安中認為,佘眉初的農村普法課堂不僅為農村普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更為排解農村矛盾開出了一劑好藥方。
三大新矛盾頻發:借貸糾紛、房地扯皮、面子之爭需要在一線化解
以前,民間借貸多在親人、朋友之間進行,基本上是靠信譽作為擔保;而最近幾年,農村地區的民間融資突破了傳統的血緣、地緣和業緣等限制,由原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社會擴展到陌生人圈子,一些糾紛也由普通民事合同糾紛演變成刑事案件。
“不少農民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工好不容易討到欠薪帶回家,沒想到錢還沒捂熱就被人借走了,欠薪又變成了欠款。原因還是貪錢,對方開出了3分的高額利息。”在深圳從事建筑行業多年的佘眉初感嘆。他經常參與處理農民工欠薪事件,農民工在經歷了第一波糾紛后拿著薪水回家,又禁不住誘惑,以月息1分至3分(按月息1分5計算,是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的近52倍)借給他人,結果相當一部分借出款打了水漂,于是又攤上了第二波糾紛。
佘大姐就因為輕信上了騙子的當。2015年4月,一個姓李的雙峰籍男子通過朋友找到她,聲稱自己開廠缺錢,愿意以3分的月息借錢15萬元。一聽利息這么高,佘大姐心動了,自己沒這么多錢,還向別人借款湊齊了15萬元借給他。對方為了讓佘大姐相信自己會誠信還款,在借據上還寫明愿意以廠房等家產做抵押。但佘大姐沒有料到的是,催了幾次對方老拖,最后竟聯系不上,而且發現其提供的廠房、房產證都是假的。
在農村無規范、高誘惑的借貸糾紛中,并不僅僅是出借人遭殃,而且借款人及其家人都要受牽連。在湖南華容,苦于生意周轉的陳某借了高利貸30萬元,由于沒有還款能力,陳某攜家人躲到長沙,但高利貸公司今年4月還是找到了陳某,威逼再不還款就要抱走他1歲的小孩,最后家人無奈報警。
除了貸款糾紛,宅基地拆改新建、農村田地流轉糾紛也比較普遍。佘眉初從2015年回到家鄉,目睹了許多農村因為宅、地引起的扯皮甚至打架現象。去年,在該村立山組,一侄子認為嬸娘砌屋時擋了他家的光線,于是侄子大打出手。
“這樣的宅、地矛盾表面上看是利益之爭,但實際上更多的是面子之爭!彼畺|江鎮黨委副書記劉德才說。他分析,不少農民認為宅基地大些有面子,挖屋場不擋風水更好,于是一些農民利用鄰居在外打工的空檔,不通知鄰居就強行占了地基,內心里認為占了就占了。而鄰居聞訊趕回家里討個說法,一怒之下,推掉對方的墻,否則認為抬不起頭來。這樣一來,就變成了面子之爭。
“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當今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而這種不平衡、不充分具體體現在每一個村組、每一個個人身上。”劉德才認為,三四十年前,在絕大多數農村,農民之間財富相差無幾,而通過幾十年的變遷,如今由于地方發展速度不一、個人奮斗程度不一,從某種程度形成了某些個體口頭不服氣、內心不平衡,才會導致農村宅、地的新矛盾頻發。
化解新糾紛出招:接地氣、高質量、效果好的農村普法極為重要
“之所以農村三大新矛盾頻發,除了發展不充分不平衡這個‘硬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知法、守法、用法意識和維權手段跟不上。”湖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文強認為,農村相對城市而言還處于法制薄弱地帶,農業法制建設水平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還不匹配,農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識還處于低層次階段。
因而,接地氣、高質量、效果好的農村普法極為重要。在申文杰看來,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的前提是提升農民的法律素養,提升農民法律素養必須加大農村普法力度,讓廣大農民尊法學法懂法用法,但當前農村普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影響了農村普法工作的長效開展。
“不是農村普法不重要,實際上農村普法處于‘三要’尷尬的狀態: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蓖跷膹娬J為,從“五五”普法以來,農民就一直被列為普法的重點人群,但在基層工作實踐中,普法工作處于被“擱置”狀態,臨時突擊、應付檢查在一些農村地區成為常態。因而,傳統普法“寫個標語,拉條橫幅,喊下喇叭”的形式宣傳效果不佳,未能真正切合農民對法律的需求,針對性、實用性和趣味性不強,處于任務“交法”而非因需“教法”的狀態。
創新普法形式:專家講一講、農民問一問、大家議一議,農村普法課堂廣受歡迎
如何創新農村普法形式,邵東縣政法委一直在探索過程中,鼓勵農村在司法部門的引導下進行基層自創、先行先試。水東江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相關涉農糾紛曾經較長一段時間居高不下。佘眉初從深圳返鄉后,有了多年處理農民工糾紛經驗的他決定創新普法形式,自掏腰包出資5萬元經費,于今年2月初在村里創辦農村普法課堂。
截至5月初,“敬愛村農村普法課堂”已經上了3堂課,主要圍繞“新三大矛盾”開講。今年4月,作為分管普法工作的副局長,申文杰主動前往講課,主題直指如何依法處理農村借貸糾紛。記者全程旁聽了申文杰的講課三步曲:專家講一講、農民問一問、大家議一議。申文杰認為,首先就由講課老師以案說法,講一講法理;然后,聽課農民可以任意提問,問一問糾紛解決辦法;再由鄉村相關干部、講課老師、村民代表圍繞村民提出的焦點矛盾、難點糾紛甚至積案,大家來議一議,共商化解辦法。
“23年前儲金會攬儲的1.6萬元錢像塊石頭壓在我身上,但今天我終于搞清楚了,雖然錢無法拿回來了,但心頭的氣順了。”村民佘秋初說。1995年,當時湖南等地成立了“農村互助儲金會”,佘秋初在鄰近的衡陽縣金蘭鎮存進了1.6萬元,后來找不到攬儲人,“農村互助儲金會”也撤銷了,佘秋初對此一直愁眉不展。
申文杰對佘秋初耐心解釋。記者了解到,根據《湖南省農村“兩會一部”(農村合作基金會、農村互助儲金會和供銷股金服務部)遺留存款兌付工作方案》,邵東18個村開辦了農村互助儲金會,直到2006年未兌付的遺留存款達733.5萬元。為了維護農村穩定和農民合法權益,邵東縣委、縣政府對縣域內未兌付的遺留存款在前幾年進行了處理。但佘秋初的事例是個案,屬跨縣域攬儲,加上已過法律訴訟時效,無法處理了。
剛解答了佘秋初的問題后,下課后,佘大姐又追上來詢問“15萬元借款的事”。申文杰從借貸款合同的規范、廠房的抵押一一耐心解釋。他認為,如法院判決,可以將惡意欠款人列入“黑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這樣,佘大姐應該能追回15萬元錢。
為提高大家的學法積極性,佘眉初購買了1000多本法律類書籍供大家閱讀。他還決定,每季度評選一次“優秀學員”,對學習成績突出、學法用法的村民給予獎勵。
通過“送書看法、講課學法、實踐守法”,敬愛村的農村糾紛案件減少了一半,佘眉初的做法也在全縣引起了積極的社會反響。邵東縣司法局準備以此為契機,整合辦案一線的法制工作者,下到諸如普法課堂的農村一線去加強宣法普法,讓“法治為本”理念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真正落地生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