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岳依桐
5月,中國各地開啟旅游旺季。游客們在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高槐村內愜意享受閑暇時光,村子專用的旅游觀光車在寬闊的水泥路上行駛,周圍田園風格的小洋樓內不斷飄出咖啡的香氣。
高槐村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的村莊,因為災后重建和咖啡產業的入駐,逐漸成為四川有名的“咖啡鄉村”。從2010年至今,僅有468戶村民的這個小村,已有20余家各具特色的鄉村咖啡店。
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過程中,高槐村家家戶戶都修了漂亮的新房。由于該村土地產值有限,大多數村民選擇外出打工,村里別致的小樓大量空置,一度成了“空心村”。
距城區僅10分鐘車程,環境優美,大量漂亮的新房空置……家住德陽的文化愛好者周中罡感到可惜,便于2010年租了一間小院與妻子居住。為了方便與朋友聚會,他將其改建成咖啡館,取名“不遠”。客人群體很快不再限于主人的三五好友,小院迎來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
隨著“不遠咖啡館”的落戶,咖啡這個新鮮事物走進了當地村民的生活。外出打工的村民從中看到了商機,紛紛回鄉圍繞咖啡創業。他們利用自家小樓開咖啡館,還拓展到餐飲、娛樂等領域。每逢節假日,來自成都、綿陽等地的游客紛至沓來,賞美景、品咖啡、吃正宗農家菜……此前冷清的高槐村,煥發了勃勃生機。
“以前只覺得咖啡很洋氣,沒想過這個洋氣的東西每年能帶來1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收入。”長期在外打工而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何婷婷,于2015年回鄉改建了一家咖啡館,當上了老板娘。磨豆、沖泡、拉花……今年27歲的她能熟練為客人制作出香醇的意式拿鐵。
地震前,何婷婷一家住在土坯房內,村里的道路也多是土路。她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村子的環境變好了,村民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從前只知道拿來種菜的空地,現在多拿來種鮮花、擺放裝飾品。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留在家鄉的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經歷地震后,高槐村長大的米增芝、米增學姐弟始終牽掛著家人,看到咖啡產業興起,他們放棄了穩定工作回鄉開農家樂,他們將咖啡與生態農家菜相結合,一家人共同經營,日子過得和睦溫馨。
“自從引進咖啡產業后,越來越多的人返鄉創業。除了咖啡店,我們村還將發展‘書吧’等更多產業形式。”高槐村黨支部書記陳波說,咖啡已成為該村農旅結合及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村民的生活得到明顯改善。2017年,村人均收入達到18276元,預計今年將超過2萬元。
災后重建極大改善了地震災區的基礎設施,獨特的鄉村風情別具魅力,巨大的投資潛力因此顯現,越來越多的“村鎮創客”在四川鄉村奔忙,既有利用電商平臺銷售特色農作物,帶動村民共同增收的,也有把震后修好的小院改造成民宿,將城市文明巧妙融入鄉村,為一個個村莊帶來了“新味道”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